漂洋过海来看你
漂洋过海来看你</p>
方重勇坐牛车去华州郑县找未来老婆,日子过得还不算太糟心。</p>
房子找到了,虽然不太宽敞,但好在地段不错,在长安闹市区,跟李隆基的住所一墙之隔,还算凑合。</p>
票子三千贯,虽然这点钱不算啥,在长安根本排不上号,但起码温饱无忧。</p>
马子也找到了,虽然要过好些年才能娶回家,但基本上也是铁板钉钉跑不掉。不至于像前世好些年轻人一样,只能等到不得不结婚的时候,才能接盘一个“玩累了”的小仙女。</p>
而且如今大唐的问题虽然多如牛毛,但却一根也没落到方重勇本人头上,因此他还觉得日子过得下去。</p>
然而,长安城内某些身居高位的人,却感觉日子好像要过不下去了。</p>
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内,李隆基正在与几位重臣商议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空出来的那个相位,到底谁来坐比较好。</p>
开元年间,唐庭高层基本上已经形成某种约定俗成的定制,宰相就是2-3人,不会多,更不会少。基本上每过个三四年的样子就要换一茬。</p>
如今裴耀卿被罢相,再选一个人接替他的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p>
为什么开元年间的宰相隔几年就要换一批呢?</p>
很多朝臣们认为是李隆基害怕相权过大尾大不掉,但也有些臣子认为,开元年间大唐虽然国力强盛,可问题也不少。每次出了问题,都需要宰相出来背锅,引咎辞职。</p>
总不能说这一切都是天子的错,都是圣人的错吧?难道不换宰相换皇帝?</p>
所以换一个宰相,就等同于卸掉一些黑锅,然后大唐天子就永远是那个从来不会犯错的圣人,这似乎更符合现实的逻辑。</p>
今日李隆基不想再拖延下去了,他让李林甫与张九龄二人拿出自己的方案,各推举一个心仪的人为新宰相,也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务该授予给谁。</p>
群相制度虽然是一个天子配几个宰相,但这些宰相其实按默认的规矩,也是分大小的。中书令最大,简称“右相”;侍中排。但郎君尚且年幼,倒还不必想太多这样的事情。</p>
至于我家阿郎起复之事,妾身不妨有话直言。忠王已经派人来跟妾身提过这件事,他会派人从中斡旋运作,待圣人气消了以后,阿郎自然会起复,恢复往日官职。</p>
郎君虽然聪慧过人,但……还不太适合干涉此事。”</p>
李氏婉拒了方重勇的建议,哪怕王忠嗣在信中告知她一切听从方重勇安排。李氏乃是世家女出身,并非是完全不懂政事的人。</p>
方重勇不过是方有德的儿子,十岁都不到。他来运作王忠嗣升官的事情,怎么运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