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生育5 志枲进城看病(1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2085 字 6小时前

赵铁柱给自家小姑娘取名叫赵德玲,高丰收则为女儿起名为高丽红。

高丰收家孩子的名字早早便定了下来,可常永梅这边,女儿都比高丽红大一个多月了,却依旧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常永梅心急如焚,整日在赵福田耳边催促,让他赶紧给女儿想个好名字。

赵福田每次都说正在琢磨,可这一琢磨,就眼看着孩子满月了,名字的事儿还是毫无头绪。

因为孩子没名字,户口没法上,粮本办不了,后勤物资供应本更是毫无着落,常永梅内心愈发焦虑。

这天,常永梅像往常一样,抱着孩子来到文革广场散心。

没想到,正巧碰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玉。

常永梅知道孙老师学问深厚,便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赶紧走上前去,恳请孙老师给孩子取个名字。

孙家玉和常永梅、赵福田本就相识,见她满脸焦急,便爽快地答应了。

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钢笔,在常永梅的手心写下了“志枲”两个字。

常永梅看着这陌生的字,一脸茫然,急忙问道:“孙老师,这字怎么念呀?”

孙家玉耐心地解释道:“念xi,你儿子叫志林,女儿叫志枲,寓意很好,以后兄妹俩相互扶持,你们家日子肯定过得顺顺当当。”

常永梅还想再多问几句,可话还没出口,就被旁人匆匆喊走了。

常永梅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手心的字伸到赵福田面前。

赵福田盯着看了半天,也是一头雾水,瞅着下面的字,疑惑地说:“志呆?这名字可真奇怪。”

常永梅又好气又好笑,赶忙纠正:“不是呆,念xi。”

赵福田这才恍然大悟,挠挠头说:“哦,原来是志枲,行,这名字听起来不错,就用它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福田便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他先是赶到医院开了相关证明,接着又跑去厂办开具介绍信,随后前往公社公安部门办理孩子的户口登记。

忙完这些,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粮食所办理粮本,最后来到后勤处,总算是顺利办好了供应本。

这一番折腾下来,赵福田累得腰酸背痛,但想到孩子的事情终于都办妥了,心里还是感到一阵欣慰。

在办理各项手续的过程中,赵福田碰到了佟铁山。

佟铁山看着赵福田手中那一叠为孩子办理的证件,不禁发出感慨,语气里满是羡慕与无奈:“还是城市户口的孩子有福气啊,一出生就能有好几个本子,享受各种待遇。农村的娃可就没这么好命咯,生下来就只能土里刨食,啥福利都没有。”

赵福田笑了笑,没有接话,心里却也明白,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些小事上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赵志枲刚满百天,就突然生了病。

小家伙先是发起高烧,接着频繁呕吐,原本粉嫩的小脸变得蜡黄,看着就让人心疼。

更让人揪心的是,每次排尿时,赵志枲都会哭得撕心裂肺,尿布上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

常永梅和赵福田心急如焚,赶忙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医院。

医生经过一番检查,皱着眉头说,可能是泌尿道感染,但医院的设备有限,没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建议他们去县里的大医院再看看。

常永梅心急如焚,慌乱之中,她想到了在锦海市的麻三田,赶忙打电话向他求助。

麻三田听后,果断地说:“别去县里了,直接来市里,这边医疗条件好,能查得更清楚。”

常永梅依言而行,匆匆搭车赶到县火车站,买了车票,一路颠簸来到了锦海市火车站。

麻三田早早地拿着站台票在站台等候。

一见到常永梅和孩子们,他立刻迎了上去,伸手就要抱赵志枲 ,常永梅轻轻摇了摇头,小声说道:“孩子睡着了,别吵醒她。”

这时,赵志林看到舅舅,兴奋得眼睛发亮,一下子扑了过来,嘴里嚷嚷着:“舅舅,抱我!”

麻三田笑着把赵志林抱起来,亲了亲他的小脸蛋。

两人抱着孩子,脚步匆匆地出了火车站,一刻也不敢耽搁,直奔医院而去。

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病情后,开了检查单,需要给孩子验尿液和血液。

给小孩把尿的时候,赵志枲就开始哭闹,小小的身子扭来扭去,满脸委屈。

等到抽血时,尖锐的针头刚扎进皮肤,孩子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那哭声撕心裂肺。

麻三田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受苦,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忍不住别过头去,眼眶也微微泛红 。

中午,麻三田带她们到医院旁边的工农兵食堂吃饭。

下午两点半,他们到检验窗口取了两项检查单。

医生说,尿里白细胞指标比正常值高,血中性粒细胞也有点高,但高得不算多,问题应该不大,不过还得等尿培养结果出来才能确诊。

麻三田追问:“出结果得等几天?现在该咋办?”

医生回答:“五天出结果,现在最好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

常永梅说:“医生,孩子尿尿就哭,能不能先消消炎,打个针、吃点药?”

医生听后,开了青霉素先注射一针,又开了复方磺胺甲恶唑,问了孩子体重后说:“这药12小时吃一次,一次不到半片,药苦,最好磨成粉,放到奶瓶里,加点糖,让孩子当水喝。”

看完病,他们坐公交到了麻三田的采购点。

麻三田来市里没多久,厂里虽然来过几拨人,但还没人在这住过。

他们走进走廊,招待所服务员王姐打开对着走廊的窗户,探出头看了看,见麻三田带着一妇女和两个小孩,热情招呼道:“小麻,家属来了啊,缺啥尽管说。”

麻三田没解释,怕引起误会,只说了声:“谢谢!”

王姐关上窗户,麻三田带着常永梅母子三人,沿着走廊走到尽头。

最里面的两间屋子是锦东厂的,一间是麻三田办公兼居住的地方,另一间是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