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文艺5三线的曲(1 / 2)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1761 字 6小时前

晚上,他玩高兴了,也玩累了。

常永梅轻轻摸着他的心口,温柔地问道:“你从奎龙回来后,我就发现你不太高兴,是家里出事了吗?”

“没有,能出什么事啊,什么事都没有。”

他连忙回应,试图掩饰内心的波澜。

“你要是不想说,我也不勉强你。但你要记住,我永远都是你的。等孩子出生了,我们爱情的结晶会让我们的爱更加深厚。”

常永梅满眼期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麻三田望着兴奋的常永梅,心中却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份深深的爱。

在奎龙的家,他不能离婚,因为妻子担心一旦离婚,自己的副科长地位就会不保;而在这里,他同样不能离婚,生怕因作风问题而无法在三线安稳生存。

常永梅也不想离婚,她坚信赵福田是真心爱她的,只是她觉得麻三田爱她的身子多过爱她这个人。

两人躺在炕上休息时,常永梅好奇地问:“你出差到西南那边,是不是连话都听不懂呀?”

麻三田回答:“没有,那个单位是从东北过去的,大家都是老乡,交流起来没什么问题。”

“也不知道为了建三线,东北去了那边多少企业?”常永梅接着问。

“多少?多数都去了。”

这时,赵福田走进屋,听到这话便插了一嘴,“我跟你们说吧,从东北去的那可多了去了!我们单位领导私下说,这简直就是要把东北掏空。”

麻三田猫在被窝里,轻轻摸着常永梅微微隆起的小肚皮,提醒道:“老赵,这话只能在家里说,可千万别到外面去讲,容易惹出事端。”

“对、对,你说得对,但这确实也是事实。”赵福田点头表示认同。

“没错,是事实。但你想想,解放后全国支援东北的时候,各省也来了不少人吧。当时人家支援我们,现在我们支援全国,这也是应该的。”麻三田认真地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当时全国支持东北,来的主要是人,而我们现在却是设备、材料全都无偿调拨,整个儿都搬过去了。”赵福田还是有些感慨。

“行了,你们俩大男人争这个有什么用呢?全国一盘棋,我们就是棋盘上的棋子,党让我们到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常永梅忍不住出声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两人听了,都觉得这话很有水平。

这天早晨,周山起得很早。他看见外面雨已经停了,便急匆匆地跑到大沟里。

团结街的空气格外清新,初升的太阳洒下温柔的光芒,抚摸着山间的绿草野花。

河边树木的倒影,伴着小溪清澈的流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周山蹲在河边,望着向下流淌的水,想起老师讲过的话:“大河有水小河流。”

看着眼前的水流,他心里犯起了嘀咕,觉得老师讲的似乎不太对。

明明是山边的小河向中间的大河流淌,而不是大河向小河流淌呀。

他又想,如果小河都没有水了,大河还会有水吗?

老师还说过,“锅里有碗里才能有”,每次家里吃饭时,都是从锅里把饭菜盛到碗里,这么看来,这句话倒是没错。

他正想着这些道理的对错时,耳边突然响起了美妙的小提琴声。

原来是刘一凡站在山坡的松树下,拉着《毛主席最亲》。

刘一凡和李雷顺是同学,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选入奎龙少年宫学习小提琴。

每天早上,沟里除了公鸡“喔喔喔”的打鸣声,还有刘一凡小提琴“嗯嗯嗯”的练习声。

另一边,贾新艺与高文革在学校的乒乓球台打乒乓球。

乒乓球台是用砖头砌成的,中间用一根木棍当作球网。

他们一个进攻,一个防守,玩得不亦乐乎。

学校一共有六个乒乓球台,有五伙人在玩,其中有老师、学生,还有职工。

体育邢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来玩上一两个小时,他球打得特别好,很多人都喜欢来和他切磋球技。

邢老师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他们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相恋的。

文革初期,两口子被下放到这里。

后来,大舅哥于清泉找了谢云旺,才把他们调到锦东。

于老师学的是芭蕾舞,沟里的人不太懂芭蕾舞,只知道跳的时候是用脚尖走路。

有几个女孩子特别喜欢这种纤瘦高挑的形象,就跟着她学芭蕾舞。

前一段时间,哥哥陪领导来视察时,于老师原本想让孩子们表演《白毛女》,可孩子们学艺不精,排练最终没能成功。

邢老师打了一会儿乒乓球后,又和李坚等人一起踢足球。

雨后的操场是砂土地,很多人都在操场上运动。

然而,佟兴祖却生病了。

他那里疼痛且肿大,一开始他不好意思去看医生,后来实在疼得受不了,才去了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