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随秦王东征(六)(1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304 字 10小时前

癸未(二十五日),暖煦的阳光穿透层层叠叠、斑驳陆离的树叶,丝丝缕缕地倾洒在蜿蜒曲折的道路和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然而,这份宁静即将被打破,李世民,这位意气风发、肩负重任的将领,骑着一匹英姿飒爽、浑身散发着王者气息的宝马,威风凛凛地进入了虎牢关。

虎牢关,这座饱经岁月沧桑与战火洗礼的雄关,那坚实厚重的城墙、高大巍峨的门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投下了斑驳陆离的阴影,仿佛在悠悠诉说着往昔无数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故事。而李世民的到来,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无疑给这片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紧张与期待。他身披一袭黑色战甲,那战甲仿佛是用夜的深沉铸就,在阳光下折射出神秘而耀眼的光芒,宛如暗夜中的星辰,夺目而又令人敬畏。他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无与伦比的自信与决心,仿佛世间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没有任何敌人能够在他面前屹立不倒。

甲申(二十六日),晨曦初破,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将整个世界从沉睡中缓缓唤醒。李世民带领着五百骁骑,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闪耀着寒光,划破了清晨的宁静,离开了虎牢关。他们一路疾驰,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扬起一路尘土,仿佛是他们英勇前行的战旗。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奏响了出征的乐章,最终他们抵达了洛阳城东二十多里处。

站在那视野开阔、能将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的高坡上,李世民目光炯炯,如同一头警觉的猎豹,仔细地观察着窦建德的营地。那营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如同乌龟壳般严实,密不透风。士兵们忙碌着,有的在升旗,那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他们的存在;有的在巡逻,脚步坚定,眼神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有的在磨剑,那锋利的剑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残酷。一切准备就绪,似乎随时准备迎接战斗,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营帐前,士兵们整齐地排列成方阵,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一片银色的海洋,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严。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清晰地看到了营帐的分布和士兵的活动规律,心中开始谋划着一场精彩的战斗。

在路上,李世民笑着对李世积(徐茂公)说道:“今番看我小赚他夏军一把,也好杀杀他们的威风!”那爽朗的笑声在风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驱散所有的恐惧和阴霾。李世积望着秦王的背影,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他的胆识和勇气。他深知,秦王的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冒险的行动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妙的战略布局。

李世民深知此行动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于是他开始分兵埋伏。他沿路分别留下随行的骑兵,谨慎地让李世积、程咬金、秦琼(字叔宝)分别统领,让他们埋伏在路旁。这些埋伏的地点都是经过仔细计算的,或是在山林茂密之处,让伏兵能够借助树木和草丛隐藏身形,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手,等待着猎物的到来;或是在谷口低洼之地,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让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陷入绝境。

而他自己呢,只带着尉迟恭(字敬德)和四名骑兵毅然前往。五人两骑,并辔缓行于山间小道上,马蹄声隐隐传来,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李世民与尉迟恭低声交谈,气氛略显肃穆,却又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世积望着秦王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担忧。他觉得秦王此举确实过于冒险了,虽然他已经见识过秦王诸多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但毕竟这是一场关乎两军实力对比与发展局势的重要战役。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但说实在的,他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十八九岁却又胆大心细、骁勇善战的秦王。他知道秦王此次要以身为饵,诱杀对方骁骑,此刻想要阻拦却也无法开口。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秦王能够平安归来,同时迅速叫程咬金与秦琼带人分别就位埋伏好,并仔细地吩咐靠前的秦琼注意接应好秦王。他叮嘱道:“秦二哥,务必在截杀任务完成后,立即护着秦王回去,切不可有丝毫差池。秦王的安危关系到整个战局,你一定要全力以赴。”

秦琼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他手持兵器,在阵地上奋力杀敌、护送秦王全身而退的场景。他又看向程咬金,郑重地说道:“程将军,一旦秦王那边有了动静,你便带领士兵们,借助地势发动攻击,要巧妙地利用埋伏之处的优势,打乱敌军的追击节奏。对方追兵见我等人数少,定会穷追不舍。等他们进入你的埋伏地段后,可一定要好好伏击一番,然后再故意示弱,继续引着他们前行。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将敌人引入包围圈,一举歼灭。”

程咬金拍了拍胸脯,大声说道:“三哥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此时的计划如同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

秦王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握长枪跟着我,就是来一百万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那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没有什么敌人能够在他们面前嚣张跋扈。

随后,他又傲然地说道:“敌人看见我们就返回,那才是上策,我们就耐心地等待,等他们追上来。”在这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李世民的内心其实早已将整个战局分析得透彻。他深知眼前这些夏军或许实力不俗,但只要运用得当,就必然能让他们陷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

很快,他们来到了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在这看似平静的午后,一场无声的较量悄然展开。李世民等正观察时,远远就瞧见一小队窦建德的游兵。那支游兵大概有二三十人,个个手持刀枪,气势汹汹。他们原是负责营地周边巡逻的斥候,忽然瞧见这几个异乡打扮的骑兵朝营地这边奔过来,当下便高叫道:“什么人?是不是唐军来打探情况?”说话间提刀挺枪便欲上前。

李世民却镇定自若,神色从容不迫,他仰面望着天上那高悬的烈日,声如洪钟地大声喊道:“我乃唐王李世民!”那声音在空旷的野地里传出去老远,引得风也呼啸起来,仿佛在为他的霸气助威。话音刚落,他紧接着拉动缰绳,马匹前蹄高高扬起,随即又用力一蹬马腹。李世民手中弓如满月,嗖的一声射出,锋利的箭尖带着呼啸的风声穿透空气,正中对方那员将领咽喉,那将领瞪大眼睛,还来不及发出惨叫,就从马背上栽了下来,死在地上。

窦建德军中这一听,当下炸开了锅,众兵士大惊失色,纷纷叫嚷着:“不好了,秦王亲至!快快支援!” 营地中顿时涌出一大片骑兵,如黑色的潮水一般向李世民等人涌来,少说也有五六千人的骑兵队伍。那密密麻麻的骑兵,如同乌云压境,气势汹汹,让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