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翟让让贤(2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335 字 14小时前

隋兵的最高指挥刘长恭看到隋兵纷纷溃逃,他的心理防线也在瞬间崩塌。这位战前还说瓦岗军不过是一群抢米盗匪的高傲将军,此刻在慌乱之中,完全失去了理智。他来到一位士兵面前,毫不客气地抢夺士兵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扮作散兵模样,惊慌失措地潜逃回了东都。

在石子河之战中,隋军死伤惨重,超过了一半的士兵命丧黄泉。而李密、翟让率领的瓦岗军却趁机全部缴获了隋军的辎重、器械、铠甲等物资。此一战,瓦岗军声威大震,名声远扬。

石子河之战的胜利,无疑是李密军事才能的最佳证明。这使得他在瓦岗军中的声望瞬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瓦岗军上下无不对李密心悦诚服。

由于此前就听闻徐茂公他们盛赞蒲山公李密是一代人杰,志向恢弘高远。再加上如今随着瓦岗军人马的逐渐增多,翟让越发觉得自己的能力已有些跟不上瓦岗军壮大后的步伐,管理起这庞大的队伍愈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对外作战中,有时也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怀着对李密的敬佩与信任,以及对瓦岗军未来发展的期望,这位襟怀宽广的翟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贤,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并满怀敬意地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

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在那庄重神圣的氛围中,他们设坛祭天,祈求上苍庇佑。随后,李密正式宣告建立西魏国,建元永平,下发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

李密大展宏图,开始全面地经营他的新领地。他设立了完善的政权机构,将各方人才招揽麾下。他分封群臣,授予翟让司徒、上柱国官衔,并封其为东郡公,地位仅次于李密,以彰显翟让在瓦岗军崛起过程中的巨大功绩。

而对于翟让的旧部以及新近招纳的众多人才,李密也一一封爵拜官,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功劳,给予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每一人都各有档次,秩序井然。

其中,徐茂公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功绩和杰出的才能,被授为右武侯大将军,统领本部人马,在瓦岗军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李密倚重的得力助手。

当然,李密深知自身的安全对于瓦岗军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从瓦岗军中精心挑选出特别骁勇的士兵八千人,将他们分成四个骠骑部队,作为自己的侍卫队,号称内军。李密时常自豪地说,此八千人足当百万雄兵。这内军,便是西魏军中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李密以此手段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为瓦岗军的发展保驾护航。

西魏军以洛口仓为中心,在环绕洛口仓四十里的范围内大兴土木,修筑洛口城。这座坚固的城堡,成为了西魏军的根基,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与此同时,李密深知人才的引进对于瓦岗军发展的重要性。他发布檄文,号召四方豪杰前来响应,网罗天下英才。在李密的感召下,一时间,瓦岗军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房彦藻被李密派遣率军向东攻占城池,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军接连攻克安陆、汝南、淮安、济阳(今湖北安陆县、河南汝阳县、泌阳县、山东曹县等地),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瓦岗军的不断壮大,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起义军首领们纷纷归降李密。李密对这些归降的首领,采取了优厚的待遇,全部封官授爵,让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人马,并且设置百营簿来详细地总管他们,使得瓦岗军的势力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不断发展壮大,为谋取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瓦岗军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裴仁基镇守的虎牢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处于洛口仓和荥阳之间,与东都遥相呼应,宛如一把高悬在瓦岗军头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时刻威胁着瓦岗军的后方。

因此,李密将下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锁定在了虎牢关。正当李密与手下的大将们商议如何攻取虎牢关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发生了。

裴仁基,这位素来以忠勇闻名当世的将领,此刻却率领着儿子裴行俨等猛将,大义凛然地向李密献官投降。这一变化,让李密一时不知虚实,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原来,裴仁基与刘长恭之前约好,要前后夹击瓦岗军。李密也早有防备,安排人马埋伏在横岭,成功地阻滞了裴仁基大军的行进。

急功近利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大军赶到,便贸然出兵。这一贸然的行动,导致他在瓦岗军的顽强抵抗下,陷入了绝境。当裴仁基好不容易听说刘长恭已经被李密打败的消息后,为了保存实力,只好率军屯兵于百花谷,加强营垒,严阵以待,守住了这一方的天险。

而刘长恭在狼狈地逃回东都后,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竟然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裴仁基的身上,声称自己战败是因为裴仁基失期未至。这使得裴仁基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裴仁基,进则是强大的瓦岗军,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退又害怕朝廷治他的罪,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勒住了他的咽喉。在这种绝望的困境下,在亲信的再三劝说下,裴仁基最终下定决心,率军以虎牢关归顺了李密。

李密见此,不禁大喜过望。为了表示对裴仁基归降的重视,他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而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也因其英勇无畏的战绩,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随着裴仁基的归降,西魏军成功解除了后顾之忧。众人摩拳擦掌,决定全力西进,加强了对洛阳周边城池的攻势,向着建立大一统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