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侠士(一)(2 / 2)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2237 字 14小时前

然而,庆忌在临死前却认为要离是大丈夫,居然下令让他安全离去。这从侧面反映出,在先秦时期,侠义之风盛行,人们对于侠客的行为有着复杂而多元的评价标准。在那个时代,侠客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他们的行为虽然有时会违背传统的道德规范,但在某些人看来,却体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决断力,因此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赞赏。

要离刺杀庆忌成功后,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很快便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深深的悔恨和痛苦,最终选择了自刎,以死谢罪。这一结局,也反映出侠义文化中对于道德底线和人性尊严的坚守,即使是侠客,也不能违背最基本的人伦道德。

太史公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没有记载要离的事迹,显然是因为他认为要离的行为有违道义,不符合侠义精神的真正内涵。司马迁更倾向于弘扬那些真正为了正义和国家利益而英勇献身的侠客,如荆轲、聂政等人,他们的事迹在《刺客列传》中得到了详细的记载和高度的赞扬。

从荆轲与高渐离刺杀秦王,到张良策划的博浪沙刺秦,这些事件都体现了先秦时期侠义文化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侠客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而奋斗。同时,这些事件也反映了侠义文化在社会中的复杂性,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需要反思和批判的地方,促使人们在继承和发扬侠义精神时,更加注重道德的约束和人性的关怀。

道家的老子对于侠义的态度确实与墨家有所不同,他所倡导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在老子看来,行侠仗义的行为,往往是在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天下大乱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他认为,如果社会秩序正常,民众安居乐业,各守本分,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需要侠客出面抱不平的事情发生。因此,侠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不和谐与不稳定,是社会败坏得完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确实存在“拿钱办事”的现象。他们虽然讲究一诺千金,重信守诺,但往往也会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接受委托,为雇主去行侠仗义。这种行为在老子看来,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老子主张见义勇为,但又强调功成身退,绝不要报酬。他认为,真正的侠客应该是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去帮助他人,而不是为了金钱或其他利益。这种无私无畏的侠义精神,才是老子所推崇的。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完全符合老子这种标准的侠客确实很少见。除了墨家的侠客之外,其他侠士很难做到完全不求回报地去行侠仗义。墨家侠客虽然以集体的形式行动,强调兼爱非攻、锄强扶弱,但他们的行为仍然带有强烈的组织性和目的性,与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有差距。老子认为墨家以暴制暴的做法,反而会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因此对墨家也难以完全认同,觉得他们纯属乱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的混乱与矛盾。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侠者们的行为和动机确实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很多侠者并不是真正为了民众的利益而行侠仗义,他们虽然偶尔会在民间打抱不平,但这更多是为了给自己打广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当权者的注意,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当然,也有一些侠者是为了扬名立万,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名声。他们希望通过行侠仗义的行为,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赢得人们的敬仰和赞誉。这种动机虽然与纯粹的侠义精神有所偏差,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侠客的崇拜和追捧,侠客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推动。

这些侠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先秦时期的“黑社会”,他们拥有一定的武力和影响力,但与真正的黑社会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欺负老百姓。相反,他们往往以保护弱小、惩恶扬善为己任,帮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使他们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

这些侠者大多出身于贵族阶层,但属于庶出贵族,即非嫡长子继承制下的贵族。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了“失业贵族”。为了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尊严,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武艺和侠义行为来讨生活。就像韩信拿着一把剑以标榜自己的贵族身份一样,许多人也是凭借贵族出身来让自己显得更加体面,以便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衰落和转型,以及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变化。

在当时的侠者群体中,确实有一些亡命之徒,他们行事鲁莽、行事果断,甚至不惜以身犯险。秦武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十二岁就杀人不眨眼,显示出其果敢和狠辣的一面。然而,当真正面对秦始皇的威仪时,他却因恐惧而失态,吓得尿了裤裆,这也反映出一些侠者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因心理素质不过硬而功亏一篑。

当然,也有一些侠者存有大义,他们不仅仅是地痞流氓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和素质。他们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过,这些侠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仍然难以摆脱地痞流氓的标签,因为他们往往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与正规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为了彰显自己的胆量、武艺和狠劲,一些侠者还会专门约斗同行,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据传说,荆轲就是这种人,他曾约战号称天下第一大侠的鲁仲连。然而,鲁仲连并不愿意与他交手,对他避而不战,选择隐居起来。因此,荆轲才得以成为天下第一侠。这反映出当时侠者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以及他们对于名声和地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