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近来得闲,心中忽又忆起张良曾对他说过的言语,那便是《太公兵法》里的《文韬》乃是为君治国之法的论述。想当年,他不过是一介草民,可如今却已然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了,这身份的巨大转变让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治理好这偌大的国家。
只是,刘邦着实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经验。他从未涉足朝堂之事,亦对漫长的历史所知甚少,全然不清楚往昔的先人们都是运用何种方法治理国家的。在他的众多文臣之中,萧何此人啊,性子憨厚老实,每日只会埋头苦干,实实在在地办着实事儿,就像一头只知道耕耘的老黄牛,任你如何去问他治国理政之事,他也是讷讷的,半天憋不出一句有用的话来。相较之下,张良就不一样了。张良心怀天下,对谋略和治国之道有着深厚的见解。所以啊,在刘邦心中,若论寻求治国之道的老师,张良自然是不二之选。
刘邦在用人这方面可是相当精明的。他就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一样,他想要紧紧抓住张良这根能帮他实现治国大业的“救命稻草”。不过呢,这刘邦的脸上有着几分傲慢,毕竟他看着张良,总觉得张良是自己从底层一步步打拼过程中遇到的人,而且自己还比张良大了八九岁呢。刘邦本就是个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的老油条,骨子里带着一些不羁与随性,不太懂得礼贤下士的那套规矩,所以他是放不下面子的,坚决不肯拜张良为师。
但刘邦也有自己的算盘。他的目的很明确,只要能够轻松自如地达成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就好。于是呢,他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总是找张良一同喝茶。在那茶香袅袅之中,他不紧不慢地与张良闲聊。看似是一番悠闲自在的场景,实则刘邦是在借这喝茶的机会,巧妙地套取张良关于治国理政学识方面的见解呢。
张良在多年的风云变幻、权谋博弈中,早就对刘邦的那套行事作风和性格特点了如指掌。那些刘邦身上诸如有时显得颇为粗俗、行事不够磊落、偶尔还会流露出几分市井之气的“尿性”,张良可谓一清二楚。
遥想当年,在那深山幽谷之中,张良偶遇神秘莫测的黄石老人。黄石老人将那充满智慧与玄机的《太公兵法》授于他时,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光,看清张良未来的命运。老人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凭借这部兵书的奇妙智慧,他必将成就一番非凡大业,成为帝师般的人物,指引君王走向辉煌。这一番话语,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张良的心田,让他对自己的命运有了别样的期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局势的变幻让张良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将《太公兵法》中的智慧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业中,意义重大。如果能让刘邦真正晓得治国之道,那对于安定天下苍生,成就自己心中为民谋福利的高远心愿,无疑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然而,张良的内心始终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那是他心中深深的自责与悔恨,每每回想起来,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曾经,为了刺杀秦始皇,他与同伴精心谋划,于博浪沙奋勇一击。本以为凭借此一壮举,能够改变这乱世格局,让百姓得以解脱。可谁能料到,那次刺杀秦始皇未果,他虽得以逃脱,可那无辜的百姓却遭了殃。方圆百里之内,一时间火光冲天,哭声震地,无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惨遭屠戮。那些原本安宁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此等惨状,时常在张良的梦中萦绕,让他夜不能寐。
不仅如此,楚汉相争之时,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的,张良挑唆项羽讨伐齐王。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条扭转战局的方法。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项羽那残暴的本性,使得齐国好些地方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城中百姓在虎狼之师的肆虐下,惨遭屠城的厄运。无辜的人们被残忍杀害,曾经繁华的城镇瞬间化为废墟,那景象,如同末日般凄惨。
这些惨痛的记忆,如同一把利刃,时刻刺痛着张良的内心。他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夜空,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天下黎民百姓求取福祉,让他们能够摆脱战争的苦难,过上安稳祥和的生活。
正因为有了这份坚定的心志,当刘邦一次次虚心求问治国方略时,张良心中那曾经充满愧疚的枷锁,仿佛在此时松动了。他深知刘邦在乱世之中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机遇和领导才能,逐渐崛起,拥有了一番不小的势力。而如今,刘邦对治国之道的渴望,让张良看到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因此,他也就很乐意地悉数告知刘邦想知道的治国方面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借助刘邦的力量,让天下百姓早日摆脱祸乱,迎来太平盛世。
刘邦开先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思索,缓声道:“子房,你说嘛,为何那周文王就能巧遇到姜太公呢?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张良听闻刘邦此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笑意,从容答道:“这可是颇为玄妙的一个问题了!”
他稍作停顿,似乎在回忆那段悠远的历史,而后缓缓说道:“一方面呢,姜太公历经岁月的磨砺与沉淀,直到八十岁方才学有所成。在那漫长的时光里,他潜心钻研,精通道术,占算之术更是精妙绝伦。他自卦方位,那神秘的卦象中仿佛隐藏着天命的指引,让他清晰地知晓,真命天子将会出现在西歧那片古老的土地上。
“然而,姜太公虽满腹经纶,却有着非凡的气节,不愿自荐而自降身段。他深知,若以主动逢迎的方式去争取机遇,或有损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于是,他选择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天天到离西歧都城不远的渭水之滨去垂钓。”
张良微微眯起双眼,仿佛看到了当年渭水之畔那一幕奇异的画面,接着说道:“不过呀,姜太公为吸引周文王的注意,他的垂钓方式极为奇特。与寻常钓者不同,他垂钓时竟然不用钩和饵。就那么简单的一杆一线,随意垂于水中,看似毫无目的,却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玄机。而且,他还不时地将钓竿拉起来看,那动作悠然又神秘,仿佛在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