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里,林若曦满脸疲惫,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文件上画着圈。项目受阻的压力让她有些喘不过气,犹豫再三,她拨通了苏逸的电话。“喂,苏逸……” 一听到苏逸的声音,林若曦的眼眶竟有些湿润,她将项目面临的数据获取难题和团队内部模型选择的分歧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苏逸在电话那头认真地听着,不时安慰几句,等林若曦说完,他语气坚定地说:“若曦,别担心,我来想想办法。”
苏逸挂断电话后,立刻开始行动。他在媒体圈人脉广泛,思索片刻,便拨通了一位资深记者的电话。这位记者长期关注智能建筑领域,在行业内人脉颇广。“老李啊,好久不见!我这边有个事儿想麻烦你。” 苏逸笑着说道,“我女朋友林若曦在做一个智能建筑数据分析的项目,现在卡在数据获取这一块了。你有没有认识的企业,愿意分享些相关数据的?” 记者老李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还真有几家企业之前和我聊过,对智能建筑数据共享有兴趣,我可以帮你牵线搭桥。” 苏逸连声道谢,心中的石头落了一半。
解决了数据问题,苏逸又将目光投向团队内部的模型分歧。他知道,要化解这个矛盾,得找个权威人士给团队指指路。一番打听后,苏逸联系上了数据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陈教授。陈教授原本行程满满,但苏逸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诚恳地向陈教授说明了团队的困境,最终说服陈教授为团队开展一场线上讲座。
讲座那天,团队成员们早早地围坐在会议室的大屏幕前,眼神中充满期待。陈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最新的数据模型应用趋势,从传统模型的优化,到新兴模型的原理与优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在讲解过程中,陈教授提到一种将多种模型融合应用的思路,瞬间让团队成员们眼前一亮。原本坚持使用成熟模型和主张开发新模型的两拨成员,在听到这个观点后,都陷入了沉思。
讲座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立刻展开讨论。“我觉得陈教授说得太有道理了,把成熟模型的稳定性和新模型的创新性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完美解决我们的数据难题。” 小李兴奋地说。小张也点头赞同:“是啊,之前我们太执着于二选一,没想到还能这样融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非凡。
林若曦看着重新充满活力的团队,心中对苏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找到苏逸,眼中闪烁着泪光:“苏逸,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帮忙,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苏逸笑着摸摸林若曦的头:“傻瓜,我看不得你发愁。能帮到你和你的团队,我也很开心。”
与此同时,记者老李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成功为林若曦介绍了几家愿意分享数据的企业。林若曦带着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与这些企业对接,签订合作协议。拿到数据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林姐,有了这些数据,咱们的项目肯定能突飞猛进!” 小赵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