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儒家和法家,每日必然一吵,当然这美其名曰为论道。
这里虽然没秦国宫学热闹,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更何况,太后给的实在太多。
除了每个月的俸禄,太后时不时还会送来赏赐,遇到些新奇的玩意,也会让他们一起分享。
他们需要什么,只需要招呼一声,澧阳宫那边便会将东西送过来。
一开始他们还觉得不好意思,可太后却说他们是在为秦国效力,自然不能薄待了他们。
他们并无官身,虽是为秦国效力,可他们用的、吃的、喝的,现在都是太后给的,他们如何不对太后敬重。
君子生于义,他们受太后的恩惠,自然不能忘恩负义。
众人齐齐拒绝了李斯的邀请。
“大人看重我等,是我等的荣幸,只是我们答应要替太后将此书着成,恕我们不能答应。”
李斯蹙眉,不明白他们为何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选择龟缩在这个小小的地方。
“汝等大才,何止荒废在此?”
赵元溪这就不乐意了,难道她这里是什么很差的地方吗?怎么就会让他们荒废?
“李大人,他们都是跟着淳于越的,淳于越着书是我让他去干的,你难道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吗?”
李斯不敢置信,脸一阵青一阵白。
他以为他们着书是自发的行为,哪里知道这后面有太后的手笔,想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老脸一红。
“是臣失礼了,还请太后恕罪!”
赵元溪轻哼。
隔壁的动静传到法家那群学子耳中,他们一个个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就看到廷尉大人被太后叱责的场面。
不同于儒家这些对李斯不感冒的人,这些法家弟子个个都是李斯的迷弟,看到偶像做出这种有失风度的事,心中的滤镜不免碎了些。
他们甚至感觉淳于越那老头都比他们的廷尉大人厚道,至少淳于越做不出当着他人面抢人的事。
周遭的目光让李斯如芒在背,他本身就是个爱面子的人,如今失了这么大的脸,自然想尽快离开。
“此事就此作罢!太后娘娘,您之前说的有问题的年轻人在哪?”
赵元溪这才想起这人是自己请来给那些学生回答问题的,表情稍微好转了些,眼神示意那几个站在门口的法家弟子过来。
“你们之前不是心中有许多疑问吗?我把李大人请来了,有什么问题尽管去问。”
众人大喜,对太后露出感激之色。
李斯心中憋屈,明明是他来帮忙,结果不仅没有分毫好处,连这些人都不感激自己。
他何曾受过如此委屈?
法家弟子将李斯迎进了他们的课室,如小山高的书堆就那么摆放在李斯跟前。
对上这群人渴求的目光,李斯虽有些不满,可念在同门情谊,还是替他们一一解答了那些问题。
这时的李斯才知道,当初向大王提出要编纂出一本秦律通识的人,原来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