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佛系皇帝的职场攻略:汉文帝入职后的生存指南(1 / 2)

汉孝文皇帝元年的长安,护城河的薄冰刚化,未央宫的飞檐上还挂着残雪。刘恒坐在前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御案,案头堆着一摞竹简,最上面刻着 “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他望着殿外忙忙碌碌的宦官,突然想起代国的春天 —— 那时他正带着卫队巡视边境,哪里需要为这些复杂的人事关系费神。

周勃的靴子刚跨过殿门,靴底的积雪就在青砖上留下湿痕。这位诛吕首功的太尉,腰间的玉珏随着步伐叮当作响,活像个等着领奖金的销售冠军。刘恒看着他上扬的嘴角,心里清楚:这波封赏要是没给到位,分分钟能让朝廷变成 “职场修罗场”。

“太尉在北军振臂一呼,将士皆左袒,这是再造汉室的大功。” 刘恒亲手递上竹简,上面写着 “益封万户,赐金五千斤”,相当于给核心高管发了 “项目特等奖”。周勃刚要推辞,刘恒又补了一句:“当年高祖定天下,功臣如云,如今社稷再造,您的功劳可比韩信当年的齐王印重多了。” 这话暗藏玄机 —— 既捧高周勃,又暗示 “别学韩信闹脾气”。

轮到陈平,刘恒语气稍缓:“丞相居中调度,让灌婴在荥阳按兵不动,这招‘隔岸观火’,比当年鸿门宴上的救驾之功更妙。” 三千户食邑、二千斤黄金,看似比周勃少,实则是平衡术 —— 陈平的权谋需要压制,以免功高震主。最绝的是给刘章、刘兴居这些宗亲 “特别津贴”,每人二千户食邑,相当于给皇族 “嫡系部队” 发了 “股权期权”,防止他们像齐王那样闹独立。

齐国使者进京时,怀里揣着当年被吕氏夺走的琅琊郡地图,手指都快把竹简捏碎了。刘恒接过地图,突然笑了:“当年齐王举兵西进,路过荥阳时,灌将军可是连酒都没让喝一杯,如今想来,倒是委屈你们了。” 说着大手一挥,“琅琊、济南二郡,即日起归还齐国,就当是朕给齐王的‘开年大礼包’。”

楚国使者更直接,开口就提淮南郡。刘恒却摇摇头:“楚人尚红,淮南的丹砂矿,朕怎敢独占?不过 ——” 他话锋一转,“楚王身为季父,当为诸侯表率,不如将淮南郡的赋税分三成给朝廷,权当‘宗室管理费’如何?” 这招 “胡萝卜加大棒”,让楚国使者无话可说,既得了实惠,又变相承认了中央权威。

腊月二十三,刑部尚书张苍的胡子上还沾着腊八粥,就被急召入宫。刘恒甩给他一卷竹简,上面用朱砂圈着 “收帑连坐” 四字:“张大人,要是您的下属犯了错,您全家都得跟着丢饭碗,您乐意吗?”

张苍梗着脖子:“陛下,这是高祖定下的规矩,为的是让百姓怕法 ——”“怕法不如向善。” 刘恒打断他,“当年我在代国,有个老农用了邻居的耕牛,按连坐法,全家都得充军。结果呢?他儿子逃去匈奴,反过来打我们。这叫什么?这叫‘逼良为盗’。”

会议室里,御史大夫晁错偷偷给刘恒点赞 —— 这位未来的 “削藩能手”,此刻还是个默默记笔记的小透明。张苍见风向不对,立刻改口:“陛下圣明,臣建议废除连坐法,再加上‘自首从轻’条款,让百姓敢认错、愿改错。” 刘恒点头:“还要加一条,官员不能滥用刑罚,否则按‘职场霸凌’论处。”

废除连坐法的诏书贴满城门时,城西的酒肆老板老王正在剁排骨。他识字不多,却听懂了衙役的宣讲:“以后杀人放火自己扛,不连累老婆孩子!” 老王激动得刀差点砍到手指 —— 三年前,他表弟偷了一袋盐,全家被发配修长城,现在终于能把老婆孩子接回来了。

更让百姓惊喜的是 “自首制度”:犯了错主动报告,能减罪一半。长安东市的小偷们从此多了个 “职业操守”:偷完东西留张字条 “对不起,下月一定还”,居然真的能从轻发落。刘恒这招,比现代企业的 “容错机制” 还超前,瞬间让朝廷好感度爆棚。

正月初七,宗正刘郢的笏板差点被攥出裂痕。他盯着低头吃橘子的刘恒,心里暗骂:“装什么谦虚,赶紧定太子,别让诸王抢破头!” 表面却堆满笑:“陛下,宗庙社稷为重,太子早立,天下安心啊。”

刘恒吐出橘核,开始 “佛系表演”:“朕德行不足,去年代地闹旱灾,朕祈雨三天都没下雨,哪敢早早立太子?再说了 ——” 他扫视诸王,“楚王是朕季父,吴王是朕兄长,淮南王是朕弟弟,哪个不是贤能之人?要是选贤而立,朕举双手赞成。”

这话吓得楚王刘交差点呛到 —— 他都六十岁了,哪经得起折腾?赶紧跪下:“陛下快别谦虚了,当年高祖定天下,就是‘父死子继’,要是改了规矩,老臣第一个不同意!” 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也跟着磕头,活像在演《职场劝进连续剧》。

刘恒心里暗笑,却继续推辞:“既然大家都觉得朕的儿子刘启合适,那就先考察考察。这样,赐天下‘代父後者’爵各一级,就当是给基层‘预备役’发福利了。” 这招 “以退为进”,既确定了太子,又拉拢了天下嫡长子,堪称 “双赢操作”。

三月的椒房殿,窦氏正在给薄太后捶腿,突然听见殿外喧哗。薄太后睁开眼:“准是大臣们来催立后了。” 转头对窦氏说:“媳妇,记得待会儿别说话,看哀家怎么帮你上位。”

果然,宗正刘郢带着奏疏来了:“太后,诸侯都是刘氏宗亲,皇后得选个根正苗红的。” 薄太后冷笑:“还用你说?太子生母窦氏,代国时就贤良淑德,当年在代地闹饥荒,她把自己的口粮分给百姓,这样的人不当皇后,谁当?”

窦氏跪在一旁,心里清楚:这是婆婆在给她铺路。薄太后又补了一句:“立后是大事,得给天下百姓发点福利 —— 鳏寡孤独,每人发三匹布、五斗米;孤儿九岁以下,再加两斤肉。” 这招 “借立后行仁政”,让窦氏的皇后之位坐稳,还收割了一波 “慈爱太后” 的口碑。

周勃最近有点飘,上朝时腰带都比别人宽三寸,逢人就说 “我在北军如何如何”。直到某天散朝,中郎将袁盎悄悄拽住他:“丞相没听说过韩信的下场吗?当年他也是功高震主,最后 ——” 周勃背后一凉,第二天就递了病假条。

刘恒看着周勃的辞呈,心里叹气:“老臣啊,还是没学会‘功成身退’。” 于是顺水推舟,让陈平独任丞相,周勃回绛县封地 —— 这招 “高管轮岗”,表面是贬黜,实则是保护,顺便给其他功臣敲个警钟:别学周勃搞个人崇拜。

刘恒站在未央宫城楼,看着长安城密密麻麻的列侯府邸,突然想起代国的空旷 —— 这些侯爷们住在长安,封地的百姓十年见不到领导,基层能不乱吗?于是下旨:“列侯们,收拾行李去封地当‘地方 cEo’,别在总部混日子!特殊岗位(如丞相)除外,其他人带着太子一起去,就当是‘带薪基层锻炼’。”

这道圣旨像颗炸弹,炸得列侯们鸡飞狗跳。绛侯周勃骂骂咧咧收拾行李,却在绛县发现了商机:当地铁矿丰富,正好开个 “绛侯牌铁器厂”。其他侯爷也渐渐发现,封地虽然偏远,却能当 “土皇帝”,比在长安看皇帝脸色舒服多了。刘恒这招,既解决了地方治理问题,又让列侯们远离权力中心,堪称 “一箭双雕”。

十一月的长安,太阳突然缺了一角,百姓们跪在地上祷告。刘恒却在朝堂上展开 “自我批评”:“朕即位以来,没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各位大臣,把朕的过失都写下来,哪怕是‘上朝迟到’‘脾气不好’,都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