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也有流传于民间的口头作品。人民曾经用口头创作来揭露秦王朝的虐政。
有一首民歌唱道:“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对统治者进行了血泪的控诉。但因当时严酷的文化政策,无人去注意收集和记载,故仅存极少。
可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一些控诉秦朝暴政的故事,如“孟姜女哭倒长城”等,却一直延续至今,后来在山海关还建了一座孟姜女庙。
秦朝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大潮中灭亡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就是汉高祖,建立了汉朝,国家复归于统一。
汉高祖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思想文化上比秦时也有了恢复和发展,各流派在争斗中逐渐活跃起来,作家有的同时又是政治家。其着作除辞赋外,主要是政论性的文章,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余波又荡漾起来。
还有一种文学形式“楚声”短歌,,源于楚国的民歌,在陈涉、吴广、刘邦、项羽等楚人的影响下,大力发展起来,并广泛传播,刘、项也能作一些“楚声”诗歌,项羽作有《垓下歌》,刘邦作有《大风歌》。之后,“楚声”还带进了汉朝宫廷。
初汉时期主要有以下作家和作品。
1、贾谊
小传:
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9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初年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十八岁时就很有名,二十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因为他的才能高,学识渊博,深得文帝赏识,一年后跃升为太中大夫。
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改革建议,遭到周勃、灌婴等排挤,文帝疏远了他,被贬谪为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悲叹自己的遭遇,写了《吊屈原赋》、《鹏鸟赋》等作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四年之后被召回京城,改任梁怀王(文帝少子)太傅。
这期间,贾谊曾几次上疏对政事的看法,但终未被采用,才能无处施展,因此郁郁不得志。后来梁王骑马摔死,贾谊自伤没有尽到责任,常常哭泣,一年后就抑郁而死,时年才三十三岁。
贾谊的政治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为最着名。他的着作,经后人整理成《新书》十卷,五十八篇。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对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