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28(2 / 2)

69、淑人:善人。 仪:仪表,指人的行动举止。

70、如心结:指心之坚定专一。

71、这句意思说:君子为学或工作应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荀子用大量比喻,论证学习要专心一意,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72、瓠(hu户音)巴:楚人,古代善弹瑟的人。相传他弹瑟时,能使鸟舞鱼跃。 沉鱼:沉在水底的鱼。

73、伯牙:楚人,古代善弹琴吧的人。 六马:这里指很多马。 秣(mo末音):饲料。 仰秣:马吃草时把头抬起来。

以上二事比喻学有专长自能感动万物。

74、形:显露。 这两句意思说,:所以声音无论多么微小,没有不被人听见的,行为无论多么隐蔽,也没有不显露出来的。

比喻为学不论大小,都不会泯没无闻。

75、这两句说:山中如果蕴藏着宝贵的玉石,则连山上生长的草木都显得特别滋润;水中如果生长了珍珠,则连崖岸都显得不干枯。

意思是:有学问的人自然会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气度来。

76、邪:同“耶”,感叹词。 安:怎么。

第二段提要:提出有关学习的态度问题。申明为学的态度应持恒专一,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77、恶(wu乌音):问词,如何。

78、数:术,指为学的方法、途径。

79、义:这里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80、真:真诚。 力久,力行而持久。 入:指深入而有所得。

这句意思说:真诚不懈地积累,努力持久地学习,就可以深入而有所得。

81、没:同“殁”,死亡。

这句说:这样学习一直坚持到老死。

82、为之:指为学。 舍之:指放弃学习。

83、《书》:指《尚书》。 纪:记载。

这两句意思说:《书》是记载政事的。

84、《诗》:指《诗经》。 中声:中和之声,指最和平醇正的乐调。 止:存。

这两句意思是:《诗经》收集的都是中和之声所汇萃集中的乐章。

85、大分:总纲,总原则。 类:类例,这里指法律条例。

这三句意思说:《礼》是法律的总原则,各种条例的准绳。

86、敬:指揖让恭敬的种种仪文细节。

87、《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据说孔子曾加以修改。 微:隐微,指微言大义。

88、毕:完备。

这句意思说:在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完备了。

89、箸:通“着”,铭记。

90、布:表现。 四体:四肢。

91、形:体现。 动静:人的行动。

92、端:读为“喘”,微言。 蝡(ru如音):同“蠕”,微动。 一:皆,都。

这句意思说:哪怕是微小的一言一动,都可以供别人效法。

93、禽犊:家禽和小牛。古时多用家禽和小牛作为互相赠送的礼品。这里指小人把学习作为取悦于人,追求名利地位的手段。

94、傲:浮躁。

95、囋(zan赞音):形容语言繁碎,罗索。

96、响:回响。如响:像声音回响一样,不多不少。

97、其人:指贤师益友。

98、法而不说:仅有成法而无详细的解说。

99、故而不切:所载多前代故事,而不切近当前的实际。

100、约:语言简约含蓄。 不速:含义隐约,不能使人直截迅速地理解其意。

101、方:仿效。 其人:指贤师益友。 第一个“之”字作“而”用,是连接词。第二个“之”字作“的”用,是助词。

习君子之说:指学习其人的学说。这句说:一面仿效君子的为人,一面学习他的学说。

102、以:而。 遍:全面。

这句意思说:养成高贵的品德,同时又获得全面的知识。

103、周于世:全面通晓世间的事情。

104、经:读为“径”,途径,方法。 好:慕悦。 这句意思说:学习上最快速的途径,莫过于慕悦和接迎贤师,学习贤师的为人。

105、隆:重视。 这句说:其次是经常以礼法来约束自己。

106、安:作“于是”或“则”解。 特:仅仅,只。 学识杂志:学习杂记之书。 顺:通“训”。 顺诗书:解释诗书。

这句意思是:仅仅是杂七杂八地学一通,给《诗》《书》的文义做注脚罢了!

107、末:同“没”。 末世:到死为止。 穷年:指年寿穷尽的日子。 末世穷年:即一生,一辈子。

108、将:想要。 原:追求根源。 经纬:织布的经纬线,这里指条理脉络。 蹊(xie携音)径:小路,这里指门径。

这三句意思说:想要追溯先王的法制,探求仁义的根本,那么学礼正是他的正确途径。

109、挈:提起。 诎:同“屈”,弯曲。 顿:整顿。

110、道:遵循,实行。 礼宪:礼法。

111、飡:同“餐”。 壶:盛食物的器具。

这句说:以锥子代替筷子进餐。

112、明:透彻。 法士:守礼法之士。

113、察辩:明察善辩。 散儒:自由散漫的儒生。

114、楛(ku苦音):粗野不合礼仪。 问楛:所问不合礼仪。

115、道:指礼义之道,即礼节态度。

116、礼恭:恭敬有礼。 方:方向,途径。

117、辞顺:言辞和顺。

118、色从:态度好。 致:极,最高境界。

119、瞽:盲目行事。

120、《诗》曰:见《诗经?小雅?采菽》。 匪:同“非”。 交:同“绞”,急切。 舒:缓和。 予:有赞许之意。

第三段提要:主要是谈学习内容、方法、步骤和求教于人的重要性,兼及接待求教者应持的态度。

121、这句意思说:不能触类旁通。

122、一:专一。即下文所说“全”、“尽”、“粹”。

123、涂:同“途”。 巷:小胡同。 途巷之人:指普通的人。

124、桀、纣:夏、商两朝亡国暴君。

125、全:全面。 尽:透彻。

这两句意思说:必须学得全面而透彻,然后才成为有学问的人。

126、不全:指所学不全面。 不粹:指所学不精纯。 美:完美。

127、诵数:反复诵读。 贯:贯通。

128、思索:认真思考所学的东西。 通:融会贯通。

129、为:效法。

其人:指良师益友。 处:指设身处地。

这句意思是:按照贤师益友的榜样去身体力行。

130、害:指妨害全面、深入学习的种种因素。 持养:小心培养。

131、是:此;指全、粹之学。 下三句同。

132、致:极。 好:爱好。

133、以上四句“之”字均作“于”解。

134、权利:权势、利禄。 倾:倾倒,动摇。

135、荡:动。

136、德操:德行情操。

137、定:指有坚定的见解和立场。

138、应:指应付各种事物的本领。

139、成人:完美的人。

140、见:可能是“贵”字之误。 光:古与“广”通。

这三句意思是:天以明为贵,地以广为贵,而君子以学问修养完全精粹为贵。

第四段提要:说明为学必须专心致志,而以学之全、粹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