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1 / 2)

我国奴隶社会经过了鼎盛时期~西周350年,来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东周。

公元前771年,西部的戎族攻占了周朝的国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其子宜臼继位,称为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统称为东周。分为两个时代。

前期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计360多年,诸侯称霸,因包括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书,《春秋》的起迄年代(公元前722—前481年)在内,故称为春秋时代。

后期从威烈王二十三年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止,计180多年,七国争雄,因各国之间的相互攻伐,一直没有停止,故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超过了周王室,周王成了名义上的统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权。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诸侯国分崩离析,相互争霸,彼此吞并,攻伐不断。可是,没有阻止各国农工商业的增长,由于冶铁技术的应用和提高,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量荒野被开垦为良田,人口大增,各民族进一步交融,为以后的秦汉大统一打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各业生产上逐渐推广应用了铁制工具,如铁制的镰刀、犁头、锄头、斧头、榔头等等,各国建立了冶铁业中心,制造出了许多铁制工具。

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力提高,推动了水利、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大发展。也使战争武器得到了许多改进,制造出了铁制的战车、各种铁制的刀、箭、剑、戟、矛、盾、盔、甲等,促使战争更加残酷,死伤更加惨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社科各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一时期。

春秋时期

有“五霸”,即五个诸侯大国争夺霸权。

首先称霸的是齐国,公元前689年,齐桓公在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下,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实行改革,使国家日趋富强,并提出“尊王欀夷”口号,与各国结成同盟,共同抵御戎狄的侵扰。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国。

其次称霸的是晋国,晋文公于公元前632年,率各国联军打败楚国,得到周天子的赞许和赏赐,成为霸主。

再次称霸的是秦国,秦穆公曾打败晋国,之后又被晋军击败,无法向东发展,只得在函谷关以西的西部地区称霸。

接着称霸的是楚国,曾先后吞并了长江流域的一些小国,之后楚庄王出兵打败了晋军,成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