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4(2 / 2)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靡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夫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免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吾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命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国语?越语》上篇

释义:

吴和越是春秋时期两个后起的大国,从公元前六世纪以后,结成怨仇,互攻不休。这篇文章写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退保会稽,向吴国请和以后,含垢忍辱,率领臣民,艰苦奋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于灭吴雪耻的事迹,歌颂了越王勾践的发愤图强精神。文章通过各个过程的具体描述,刻划了勾践坚毅不拔的形象和深远的谋略。文章详写“生聚”,略写“教训”。由于抓了生聚,养精蓄锐,团结民心,人民同仇敌忾,一再请战,愿效死力,终于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从中可以吸取有益的经验。文章详略安排得当,对话语言有的很委婉,有的坚决有力,也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