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帝、炎帝的创造发明(2 / 2)

古书《古史考》、《吕氏春秋》、《论衡》上说:黄帝命“仓颉作书(指文字)”,“黄帝门户画神荼、郁垒(古代神话中的两个门神)与虎”,“黄帝作弩(即弓箭)”,“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指音乐)”等等。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伶伦跑到“大夏”,采用腔体厚薄均匀的竹子,断取两节之间的部分;又到昆仑山之阴,根据听到的凤凰宛转的鸣叫声的高低,定出了12个律管、“六律”和“六吕”。之后,就成了音乐中的“十二律”。

黄帝还命风后创战阵、据兵法;令隶首创制度量衡标准;教民众铸造货币和生活器具;与岐伯、雷公等人讨论医学问题,创始了中医,使民众少疾病、延年益寿,之后写成了着名的《黄帝内经》医书。

有一个民间传说:当黄帝高寿时,玉皇大帝托梦给他,说你为人类做了那么多好事,做衣冠,造舟车,制音乐,创文字······功大无边,可以回到天宫享清福了。

黄帝醒来一想,觉得不可贪天之功,把众人创造的各种文明、制度都记到自己一人的功劳簿上。

于是,想了一个法子,用铜铸了一个大鼎,把对国家有贡献有发明创造的人的名字,全都刻在了鼎上。其中包括:首创文字的仓颉,第一个造出指南车的风后,还有应龙、大鸿等人。

总之,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还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黄帝使中华大地从此跨进了文明时代。

实际上,所有这些发明创造,不可能都是黄帝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个历史时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黄帝只不过是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华夏勤劳聪慧的人民群众的一个代表。

再说炎帝。又称“神农氏”,历史上对炎帝传颂得最多的是他对我国农业耕作的贡献。

东汉的《白虎通》上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意思是说:上古人民都靠吃狩猎得到的禽肉而生存,到神农时期,人口不断增多,禽肉不够吃了,故神农教人民学会农业耕作。他这样神通广大,使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因此人民就称他为“神农氏”。

炎帝还有一件伟大的功劳,是发明了中草药。这方面,他具有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精神。

据西汉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四川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尽了百草,一天尝到了一棵剧毒的断肠草,使他的肠子断烂,为民而牺牲。

炎帝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王符所着《潜夫论·五德志》中说:“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其意为:炎帝教给人们定在中午时分为物品交易的时间,以致天下具有不同产品的居民,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炎帝还制作乐器,教民众懂得礼仪。

这些对炎帝的美好传说和赞颂,证明了他和黄帝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