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郑成功身着华服从祈年殿里缓缓走出。他目视前方,踏着沉着而又有力的步伐,在丹陛桥上缓缓的向南走去。两边的松树就像一个个挺拔有力的战士,拱卫在郑成功的两侧。
“娘,那就是郑将军吗?他穿的好像戏里的皇帝呀。”道庞的稚童好奇的骑在母亲的背上,隔着梧桐卫队的护卫,注视着郑成功问道。
“是啊,那就是郑将军,咱们的守护神。”稚童的母亲回答道。
“他好神气哦。娘,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保境安民,复兴华夏!”稚童说道。
“好好好,可是你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变成像郑将军那样的人吗?”稚童的母亲询问道。
稚童低头想了一下回答道:“有个有钱的爹?”
“……”稚童的娘一阵无语后,苦笑道:“儿啊,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看,你现在上的小学就是郑将军主长办的。就连你们用的课本,据说也是郑将军编写的。
你看,郑将军就是这么知识渊博。所以说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成为郑将军那样的人,懂了吗?”
稚童又想了一下,说道:“我懂了娘。我学习,能使你快乐。”
稚童的娘:“……”
虽说天坛开放,谁想来观礼都行。但其实能来现场观看祭天大典的,也只有招讨军的家属们。此时人多眼杂,薛国观可不想闹出什么麻烦来。
郑成功的步伐看似沉重,实则一点也不轻松。这套礼服死沉死沉的,下半部分的袍子还时不时拖到地上,自己稍走快一点,就会有踩到袍子的风险,因此走起来必须小心翼翼的,既不能快也不能慢。
等到郑成功穿着这身礼服从右侧绕过皇穹宇,来到圜丘之上的时候,整个人都快累瘫了。
作为同学会成员,郑成功是个实实在在的无神论者,自认为人定胜天。祭天这种事儿,在郑成功看来就是浪费精力浪费钱。
但是现实情况是,现在是十七世纪,老百姓就信这个,你不祭天还真是不行。
于是郑成功在给昊天上帝的牌位上完三炷香,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开始高声讲起了他的祭天祷文。
【皇天后土,日月昭昭】
维大明崇祯二十五年清明,招讨大将军郑成功谨以山河为祭、铁血为牲,敢告昊天上帝:
自甲申国难始,胡尘蔽日八载,今我招讨军破多尔衮于紫禁,斩妖邪于通州,已复大明旧鼎于北京城头。三军痛饮永定水,百姓争传华夏冠!
孤今自领吴王,非图九鼎之重,实为天下苍生计!昔陈胜振臂犹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今百万饥民倒悬,岂容朱门酒肉臭?看这招讨大旗所至,分田亩、废苛捐、铸铁犁,誓要让华夏神州再无饿殍哭!
南京城里酸儒腐,中原道上豺狼嚎,云贵山中流寇窜——不过冢中枯骨!尔等听真:莫学那螳臂当车红毛夷,勿效负隅顽抗阿济格!我二十万铁军枪口蘸墨,正待写就\"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