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知行合一(1 / 2)

张同润心中一直在琢磨前辈药贩子学习心学知行合一的那段经历。

药贩子在立志尝遍天下可食之物后,抛妻弃子,踏上了全国游历之路。他从繁华热闹的中原大地启程,一路辗转,抵达温婉秀丽的江南水乡,又奔赴广袤无垠、充满异域风情的塞外边疆。每到一处,他都全身心地沉浸在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之中。品尝各地美食时,那丰富多样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让他领略到不同地域的生活气息;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聆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使他的见识愈发广博。

在多年的游历之中,他吃了非常多的东西,其中不乏天材地宝,东北山林中的山珍,东南海洋中的海味,西北草原上的珍馐,雪山上的异宝。但是之前境界快速提升的感觉却不再有了,心中困顿了多年,不知该如何再能突破瓶颈。

直到有一天,在偶然的机缘下,他听闻了王阳明的大名。得知这位大儒被贬至贵州龙场,却仍在那艰苦之地讲学授道,传播着一门名为心学的学问。药贩子心中一动,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怀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毫不犹豫地朝着贵州龙场赶去。

到达龙场后,眼前的景象让药贩子大为震撼。王阳明讲学之处不过是几间摇摇欲坠、破旧不堪的茅屋,屋内陈设简陋至极,仅有的几张破旧草席,便是众人听讲的坐处。可当王阳明开口讲学,他的声音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瞬间穿透了药贩子的心灵。

这一日,王阳明目光深邃,缓缓开口,深入讲解 “知行合一” 的学说:“诸位,知与行,绝非割裂的两端。知,是对天理、对良知的洞察与体悟,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行动的发端。行,则是将内心所悟之知,实实在在地践履于世间。若只知不行,那这知便如无根之萍,虚幻缥缈,沦为空想;若只行不知,便如同在黑暗中盲目摸索,毫无方向,是为盲动。就拿孝顺父母来说,我们都知道这是善,可若仅仅知晓,却不付诸日常的侍奉、关爱之举,这又怎能称之为真孝?只有将对善的认知,毫无保留地融入到每一个为父母着想的行动里,才算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而这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良知。良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认知与行动的道路,指引我们在世间的纷繁复杂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药贩子听得入神,这些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间。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游历,虽见识无数,却从未真正将所见所闻与内心的思考紧密结合,更没有将那些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此刻,他隐隐觉得,王阳明的心学,或许正是他苦苦追寻的答案。

于是,药贩子停止了游历的脚步,决心一直跟随在王阳明身边,过艰苦日子并潜心学习心学。龙场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时常食不果腹,居住环境更是简陋得难以想象。但药贩子毫无怨言,每日清晨,天还未亮,他便与其他学子一同,恭敬地等候王阳明讲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不懂之处,便虚心向王阳明请教。

寒来暑往,数年时光匆匆而过。修为停滞不前的药贩子终于失去了耐心,他过够了这贫苦的日子,厌烦了每日的粗茶淡饭。这每日跟众人探讨心学唾沫星子乱飞的场景也让他没有了任何思考和说话的想法。每日他都在怀念自己在全国各地吃过的各种美食,越想他就越待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