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贱为良运动的漏网之鱼
“回至尊,临淮虽与淮阴一衣带水,但按照制度,非郡之官吏,不能私下交往,臣不敢妄断淮阴郡的是非。”</p>
常铉向李瑄回答道。</p>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万不能因道听途说,去对其他郡说三道四。特别是同为一行省,这是官场大忌。</p>
哪怕他对临淮有许多怀疑!</p>
“这两年,淮阴有百姓逃难而来,是什么原因?”</p>
李瑄能看出常铉对此不太知情。这种情况下不能乱说。</p>
“禀至尊,难民们说因淮阴无地可均,又有水灾、火灾,难以果腹,不得已逃难而来。”</p>
常铉将打听到的消息如实禀告。</p>
对临淮郡来说,除贱为良后,官府还控制大量土地,百姓耕种不过来。</p>
而流民入境,常铉画地安顿,分出公田,既可以增加人口,促进繁荣。又可以增加赋税。</p>
“淮阴境内不仅有淮水穿过,又紧邻洪泽湖,其地内沃野千里,少山多平原。沼泽地带现已逐渐缩减,就不能开垦荒地吗?”</p>
这里面充斥着许多令人疑惑的事件。</p>
根本经不起推敲。</p>
在这个时代,以当前的人口,大唐绝对不可能因为土地,而使百姓流离失所。</p>
除非分配出现问题,极度不公平。</p>
“是有蹊跷,那些难民似有难言之隐,又不肯多说。”</p>
常铉只能将这些告诉李瑄。</p>
“淮南巡抚,可对地方政务进行核实?”</p>
李瑄又问常铉。</p>
现在的淮南巡抚,是上一任广陵太守萧昕。</p>
是李瑄在天宝年间,变法时就跟随的亲信。</p>
萧昕精通史典,为人清直,为李瑄所器重。</p>
并且推举贤良,一直兢兢业业,除贱为良的时候,也全力配合。</p>
所以,去年评定巡抚的时候,萧昕无可争议地被任命为淮南省。</p>
贪污的人实际上是最愚蠢的人。</p>
不论是军队,还是文官。</p>
见百金而色变者,不可以统三军。</p>
他们极度短视,根本不可能治理好地方。</p>
李瑄多次抨击一种谬论,即“要能吏不要清官”。</p>
有贪官,表面上治理地方出色,实际上遗祸无穷。</p>
一人贪,代表身后一批利益集团在吸食民脂民膏。</p>
祥和只是表象,迟早会出事。</p>
贪官不懂得什么叫爱惜财物。</p>
就比如现在的太守,一年的俸禄已经不少了,再受贿也不过几万,一旦暴露,撤职查办,俸禄也就没有了,这样“小得而大失也”,难道是爱惜财物吗?</p>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p>
李瑄经常这样举例,而告戒群臣。</p>
大唐现在毫无疑问是“堡垒”,无有国家能将大唐从外部攻破。</p>
所以李瑄更重视内部的斗争。</p>
从只言片语,敏锐的李瑄察觉到淮阴可能有问题。</p>
“臣遵旨……”</p>
常铉不敢有疑问。</p>
他一边派人去将逃难至临淮的淮阴人接至通济渠旁。</p>
一边亲自劝说,使百姓各回各家。</p>
李瑄向廖峥嵘吩咐几句后,廖峥嵘点头离去,先使船只暂停驶航。</p>
另外挑选二百名内卫,以商人的身份,先一步前往淮阴。</p>
并派遣一批经验丰富的锦衣卫,在淮阴打探。</p>
下午时分,几十名逃难到临淮的淮阴人被车子拉到此地。</p>
李瑄从营帐内出来,来见这些淮阴人。</p>
他们有老有少,从衣着上看,他们穿得并不是很差。</p>
只是缺乏和临淮人一样的自信,有些拘谨和茫然。</p>
“快,拜见至尊……”</p>
常铉吩咐这些百姓,赶紧拜见至尊。</p>
“见过至尊……”</p>
见李瑄的英明神武,他们没有反应过来。当常铉提醒后,忙不迭跪拜道。</p>
“诸位乡亲免礼,就当在家中,不必拘束。”</p>
李瑄一一将这些跪拜的老百姓扶起来。</p>
在大唐,平民百姓的跪礼并不多见。</p>
而且李瑄已经明令禁止见到皇帝纳头就拜的现象。</p>
在政事堂、各个衙门,都开始以椅子取代跪席。</p>
这些百姓见至尊如此平易近人,更受宠若惊。</p>
一直以来,他们觉得皇帝离他们如天涯一样遥不可及。</p>
“朕听说乡亲们是淮阴人,那可是好地方。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就出自淮阴。乡亲们是什么时候从淮阴到临淮的?”</p>
李瑄令人看坐,他坐在中央,如拉家常一样,向他们询问。</p>
刑部尚书张巡和临淮太守分别站在李瑄左右。</p>
这样能缓解百姓们心中的压力。</p>
“草民们是两年前到达淮阴的。”</p>
在一众百姓不敢开口的时候,一名阅历丰富的老人向李瑄回答道。</p>
“为什么离开淮阴,乡亲们有什么难处吗?”</p>
李瑄又向老人问道。</p>
“没……没什么难处。临淮这里更好……”</p>
老人支支吾吾地说道,不敢说出实情。</p>
“朕自登基以来,以安民为己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朕虽在长安,无时无刻不在操心百姓是否吃饱穿暖。我们华夏儿女,对故乡有难以割舍的亲情,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如果没有难处,又怎么能背井离乡呢?”</p>
李瑄一眼就看出老人不说实话,但他没有责怪,只是娓娓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善意。</p>
自古能让百姓甘愿离开家乡,就得像李瑄的移民政策一样,许以重利。</p>
以牛羊等牲畜,给予百姓。使百姓对未来更有憧憬。</p>
如果家乡有地耕种,哪有逃难出家乡的道理?</p>
“阿翁,您不该欺君呐……”</p>
就在这时,一名青年看不下去,开口说道。</p>
并跪在地上,请李瑄饶恕老人的失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