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护府,草原都护(1 / 2)

北巡,祭天,瀚海都护府,草原都护府

“西域、雪域、草原、渤海、鲸海……这些大都护府,将大唐拱卫。中原全力发展工商,以这些地方的畜牧、皮毛、黄金、白银反哺大唐,待中原工商发展起来,再开始开发大都护府。于我来说,必然要巡视中原、江南,这远超于一场征战……”</p>

李瑄向李泌说道。</p>

李岘、李泌,是李瑄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始终有局限性。</p>

李瑄需要为他们搭建舞台,给他们纵横捭阖的机会。</p>

受制于道路、运输,大唐不可能大规模开发大都护府境内的铁矿、铜矿等。</p>

只有金银这样贵金属,能运送到长安。</p>

信用体系已经在建立,工商有起色以后,发行金币、银币为势在必行。</p>

大量的国有工厂建立,牢牢控制货币权。</p>

届时天下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p>

现如今,李瑄最关心的就是内部的治理。</p>

都城在长安,而江南地区越来越富裕。</p>

所以李瑄要用一次南巡,鼓励变革之风,震慑想“安乐无为”的官吏。</p>

在历史的岔口,不能有任何懈怠。</p>

“臣一定会全力辅佐至尊,开创千古盛世,实现大道为公。”</p>

李泌对李瑄的话有感触。</p>

曾经,他看不懂李瑄的执政策略。</p>

前所未有的改革,披荆斩棘。</p>

李瑄对历史的理念,有独特的见解。</p>

在范阳时,《大唐月报》李泌每一期都看。</p>

他记得其中一期,李瑄的文章中指出华夏一直在循环,似乎人们认为王朝更迭、士农工商,是为规律。</p>

农耕,只是为吃饱饭而努力。</p>

工商繁荣,则是为欲望而奔波。</p>

当人们不再考虑吃饱穿暖,甚至天天都有鸡蛋肉类,去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时候,才是盛世来临。</p>

农耕,永远也无法做到这一点。</p>

贯彻农耕,别说控制波斯王国。即便是大唐现在的都护府,也迟早会失去。</p>

因为都护府会拖累国家。</p>

比如天宝年间的安西都护府,在李瑄任安西大都护前,安西年年要朝廷大量绢钱,在漫漫黄沙中,运输绢钱的车马不绝于路。</p>

而平民百姓因为安西都护府得到什么?</p>

什么都没有。</p>

那一次次河西转运,转运的是西域的奇珍异宝,他们进入兴庆宫、大明宫,搏取皇帝一笑。</p>

皇帝大手一挥,再将这些奇珍异宝赏赐给贵族。</p>

这些奇珍异宝少有当货币流传于民间。</p>

如果硬要说有。</p>

那就是一封封冰冷的“死亡通知书”。</p>

李瑄建立大都护府,不是让大都护府成为大唐的负担。</p>

第一步是用这些地方的黄金白银,反哺中原。</p>

然后将中原的绢钱粮食、商品等转运大都护府。</p>

待时机成熟,便开始在这些地方勘探煤铁等矿产资源。</p>

李泌坚信李瑄是带领华夏跳出王朝更迭的人。</p>

在这个时代,李瑄的策令一一应验。</p>

没有人比李瑄更有哲理。</p>

没有人比李瑄更全才。</p>

李隆基的圣人之名,更应该冠在李瑄身上。</p>

即便李泌信奉道教,一度追求长生不死。他也在李瑄身上看到一种排除万难,敢为人先的精神。</p>

李瑄曾说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p>

李泌笃信此言。认为在各方各面都是如此。</p>

如前不久刚扬威的“震天雷”。</p>

因为发展工商,大唐量产震天雷。</p>

若某个国家掌握震天雷,后果不堪设想,大唐初次遇到,定然也会如回纥骑兵一样乱分寸。</p>

还有炸药包,能将山石炸裂。大唐已用于修道路。</p>

在某些地段,炸药可以节省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p>

这也让李泌坚定发展工商的信念,望有生以来,完成李瑄在《大唐月报》上阐述“天堑变通途”。</p>

他前半生的大道是长生不死,这是他余生的大道!</p>

“我们正是壮年,该有所为的年纪。”</p>

李瑄说完,到达迎接队伍的前方,他们下马来到向他拜见的李晟的面前,亲自将李晟扶正:“李都督劳师远征,辛苦了!”</p>

“虽数千里行军,但未有战斗,哪敢提辛劳。至尊才是劳苦功高。”</p>

李晟不敢言功。</p>

没有经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李晟心中遗憾。</p>

他随段秀实、南霁云参加柏海之战,参加灭吐蕃之战,功勋卓著。</p>

但离大将军之衔还有一步之遥。</p>

李晟不想好高务远,想先升任大将军之衔。</p>

“兵不血刃,大将者也!”</p>

李瑄高度赞可李晟。</p>

一支军队,即便没有经过血战,数千里行军,可以被称为一场磨砺。</p>

不过李瑄话锋一转:“单于城虽平,朕也相信铁勒诸部、突厥诸部不敢不臣。然草原北部,还有不少部落。回纥在仙娥水北畔建立有富贵城,以及北海地区。这些还有李都督领兵征伐,确保草原上安宁。”</p>

接下来将是小股骑兵的战斗。</p>

李晟率领麾下一万骑兵,一人三马,带足物品后,向北伐,一直伐到贝加尔湖。</p>

再远的地方,军队就不会再去了,没有意义。可能少有人迹。</p>

等有机会,找一些不畏苦寒的勇士,将大唐的界碑放在北冰洋畔和西面的乌拉尔山脉。</p>

先把大唐的后花园圈住。</p>

“臣必将不辱使命,使草原安宁。”</p>

李晟再次一拜,这正是他渴望的。</p>

“朕准备在郁督军山祭天,向草原诸部大小酋长下达诏令,三个月内,必须到达郁督军山。”</p>

李瑄又向李岘吩咐。</p>

这意味着草原诸部酋长,必须独身而来。</p>

若距离太远,带兵赶不及,会受到大唐的痛责。</p>

“臣遵旨!”</p>

李晟领命,然后他向李瑄介绍薛延陀酋长和左厢葛逻禄酋长。</p>

两人见天可汗龙威,诚惶诚恐,纳头就拜。</p>

“二位能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也算是心向大唐。移地健不为正统,不尊天可汗之令,竟还主动出击大唐,罪不可赦。既然百国朝拜我为天可汗,就必须听从我之诏令,一步踏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p>

李瑄将薛延陀酋长和葛逻禄酋长扶起来,先认可他们的明智,又聚以威严。</p>

以后老老实实地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呆着,听从天可汗的诏令,按时缴纳赋税。</p>

否则移地健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p>

强如回纥汗国,被大唐轻易剿灭。</p>

薛延陀和左厢葛逻禄又算得上什么?</p>

不过是无根的浮萍罢了!</p>

“从今日起,薛延陀必然誓死效忠大唐,效忠天可汗。哪怕天崩地裂,海枯石烂,薛延陀的儿郎们也将追随大唐到底!”</p>

薛延陀酋长乌时健向李瑄表达自己的心志。</p>

“葛逻禄人对大唐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可表。今后葛逻禄左厢,十余万百姓只为等待天可汗的诏令,至死不渝!”</p>

葛逻禄酋长也不甘示弱。</p>

今后大唐统治草原已成定局,天可汗正值壮年,是威名最盛的时刻。</p>

他们觉得天可汗随意一立,就顶天立地。</p>

多看一眼,是为亵渎。</p>

移地健败给李瑄,不是神灵不保佑。</p>

而是李瑄为“天神转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