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1 / 2)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

李瑄令户部统计京兆府的成果。</p>

在除贱为良运动前,京兆府耕地登记在册有三千八百万亩。</p>

而京兆府有户口五十五万。</p>

如果按照以往的均田制,每户授桑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需要五千五百万亩。</p>

所以名义授田与实际授田,定然会有区别。</p>

几乎没有百姓完成百分之百的授田。</p>

结合实际,李瑄不可能再进行原本一户一百亩地授与。</p>

且在收田与授田之间,要更加严格。</p>

田可以授出去,也必须再收回来。</p>

这三千八百万亩田地,其中有上千万亩,都被豪强大族、王公贵族、官吏所掌控。</p>

在重新统计以后,关中的田地又增加三百万亩。</p>

这些属于隐匿,根本没有登记的田地。</p>

而除贱为良的成效,不仅仅是新增三百万亩在户籍的土地。</p>

更主要是在京兆府解放农奴上千人,佃户大大小小有十二万余户。</p>

真正的惠及京兆地区百姓。</p>

更别说还未统计出的“河内道”,也就是包括关中、朔方一带的地区。</p>

“现客户已归,就剩逃亡在深山老林中的百姓。各地县令,需在山岭之间,立下木牌,指引他们归乡。”</p>

李瑄在一次政事堂会议之中,向宰相们庆祝除贱为良的成果。</p>

虽然只统计到京兆府,但李岘、刘晏等宰相都是有远见卓识者。</p>

除贱为良,只要宰相与他站一队,由宰相再向文武百官发号施令,就可平稳运行。</p>

通过对关中土地的统计,李瑄明白后世流传大唐耕地超过十五亿亩,是子虚乌有。</p>

哪怕大唐最终能统计出八亿亩耕地,就足矣使百姓富足,有应对天灾的能力。</p>

至于军屯,截至乾元元载,共有大小军屯一千四百六十八屯。</p>

江南等地的都督府将来也会屯田,以后军屯还会增加。</p>

不过一军屯大概是二十顷到五十顷。一顷为一百亩。</p>

加起来不过数百万亩而已,与百姓耕地相差远矣。</p>

“还是至尊有先见之明,没想到豪强大族隐藏这么多耕地。这些土地释还百姓后,百姓也终于能松一口气。”</p>

杨绾向李瑄拱手道。</p>

大豪强以万顷计土地,跨县连郡,不可一世。</p>

如果不让他们将耕地交还,矛盾会越来越激烈,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p>

有超过十万户的百姓租种有豪强大族的土地,生活上被剥削、压榨。</p>

也幸亏京兆府在天子脚下,否则这些良籍不知道有多少会被充为农奴。</p>

“地方官吏被豪强大族收买,豪强大族逃亡反扑,也是当下要注意的问题。现在河南河北、江南山南等地正如火如荼地除贱为良,告诉各地黜置使、都督府,兵员多出,随时准备打击叛逆。”</p>

“算术上的数学题。</p>

“右仆射,你出一道数学题,多少加多少,看朕给你算……”</p>

李瑄让李岘出一题。</p>

“九千九百二十二加四千三百一十一。”</p>

李岘胡乱说一道。</p>

“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p>

李瑄随便一标,轻易算出。他用汉字写出答案。</p>

加法是后世最简单的数学题。</p>

其实李岘也不难算出,但需要时间。</p>

李瑄可以轻易给出答案,这就是数字符号化,简单化的优势。</p>

五位宰相自己拿纸笔算,很长时间才出答案。</p>

李瑄又让他们出乘法,除法。</p>

更难的就不为难这些宰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