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叛军,华清宫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
安禄山总计十八万大军,不可能全部行进。</p>
大军分为前军和中军、后军。</p></p>
留守范阳的为史思明,骁将蔡希德辅助。</p></p>
由于安禄山采取突袭战术,只能保障粮道畅通,不可能先占领河北。</p></p>
需要史思明和蔡希得帮助他攻略河北。</p></p>
同时,负责招募兵马。</p></p>
除了六州胡人,幽州、河北一带也有许多胡人。</p></p>
还有许多汉人佃户被豪强压榨,他们没有活路,是很好的兵员。</p></p>
造反,是风险虽大,但收益非常高,还能发泄戾气,释放兽欲。</p></p>
有的人,哪怕曾经压迫他们的是安禄山,他们也会加入安禄山的军中,去压迫其他人。</p></p>
他们并不一定忠诚安禄山,他们希望世界燃烧,谁是他们的头领并不重要。</p></p>
都说朝廷无道,豪强吃人,但安禄山对河北百姓的祸害更大。</p></p>
范阳需要河南、河北的粮食,谋反存储粮食,其间必然存在对百姓的剥削。</p></p>
安禄山为巴结李隆基,每每发动民夫运送宝石、木材、猛兽等到长安,千里车马未绝。</p></p>
修建华清宫时上好的玉石,都是从范阳运输过去。</p></p>
无数百姓死伤在路上。</p></p>
每月向安禄山进献骆驼战马和猎鹰猎犬的人络绎不绝,百姓被弄得无法安生。</p></p>
有一部份投机的豪强大族和怨恨朝廷的世族加入安禄山阵营是毫无疑问的。</p></p>
但若说河北所有士族都加入安禄山的阵营,那纯粹是臆断。</p></p>
更别说普通的平民百姓。</p></p>
历史上安史之乱的时候,河北的反扑,此起彼伏。</p></p>
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馀万;其附禄山者,惟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六郡而已。</p></p>
一度让安禄山非常狼狈,若不是李亨微操,叛军绝对会失去河北,切断安禄山与范阳的联系。</p></p>
最后还是安禄山手下将领大杀四方后,才震慑住许多。</p></p>
至于后世“二圣”立庙之论,纯粹是藩镇要挟朝廷的筹码和收买藩镇人心。</p></p>
安禄山知道自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的后代,在长安多年,更清楚他与汉族士大夫之间的隔阂。</p></p>
也明白那些汉人士大夫对胡人的鄙夷。</p></p>
所以安禄山麾下多用胡人,更有胡将换汉将的事情。</p></p>
要么就是如严庄、高尚、李史鱼、独孤问俗、平冽、李廷坚这种落魄文人。</p></p>
还有就是张通儒、薛嵩这类人,祖上无比辉煌,但不为朝廷所重,想投机安禄山,走出属于自己的捷径。</p></p>
张通儒的祖父是出将入相的张仁愿,薛嵩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贵。</p></p>
虽然安禄山喜欢任用胡人,但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他麾下的胡将,没有汉人将领能打。</p></p>
军队的训练,一直由汉人主导。</p></p>
哪怕是他最看重的曳落河、同罗精骑,分别由崔乾佑和田承嗣训练。</p></p>
但最终,安禄山却将曳落河交给奚人李归仁统帅。</p></p>
同罗精骑由义子田乾真统帅。</p></p>
连燕云铁骑,都由他的义子安守忠统领。</p></p>
至于其他的义子、胡人更多了,都掌握重军。</p></p>
安禄山将统帅权,交给汉人,但麾下中层将领大部分都是胡人。是以,汉人大将想要兵变非常困难。</p></p>
安禄山内心是很精明的,他身为胡人,哪怕再缺心眼,也不可能用大量的汉人,那样迟早是自寻死路。</p></p>
安国粟特人:安忠臣,安忠顺,安守忠(安禄山义子,沙陀人),安神威,安太清,安武臣,安雄俊,安岱,安思义等。</p></p>
史国粟特人:史思明,史定方,史朝义,史朝清等。</p></p>
何国粟特人:何千年,何思德,何令璋,何元辿,何数等。</p></p>
康国粟特人:康阿义屈达干,康节,康杰,康没波野,康文景,康孝忠等。</p></p>
曹国粟特人:曹闰国、曹将军等。</p></p>
石国粟特人:石帝廷等。</p></p>
奚人:李日越,李宝臣(张忠志),李归仁,李钦凑,张孝忠等。</p></p>
契丹人:王武俊,孙孝哲,李怀仙(契丹化鲜卑人),李立节等。</p></p>
突厥: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等。</p></p>
幽营杂胡:蔡希德,刘龙仙,李献诚(靺鞨)等。</p></p>
其余的九姓铁勒、同罗、靺鞨、室韦、幽营杂胡、六胡州等胡将数不胜数。</p></p>
后世很多人只看名字,以为是汉人,实际上在万邦来贺的年代,胡人改汉姓极多。</p></p>
特别是那些姓李的胡人,都知道其姓李的渊源。</p></p>
当然,安禄山麾下许多蕃将都是汉化胡人。</p></p>
胡人虽勇猛,但除了史思明、蔡希德等,能统兵大战者不多。</p></p>
所以安禄山以汉人为帅,胡人为将。</p></p>
形成属于他的军事格局。</p></p>
潜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宝,计百万数,每商胡至,则禄山胡服坐重床,烧香列珍宝,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罗拜于下,邀福于天,禄山陈盛牢,诸巫击鼓歌舞,至暮而散。</p></p>
安禄山还利用信仰,去笼络胡人的心,使他们在宗教上,向他靠近。</p></p>
此次叛军南下,安禄山以骁将田承嗣为前锋兵马使,率领前军骑兵先行。</p></p>
又让奚族义子李宝臣和孙孝哲为副,为大军开道。</p></p>
安禄山制定夜间行军,黎明吃饭的军规,使大军日行六十里。</p></p>
前锋很快就进入上谷郡。</p></p>
这里是安禄山的地盘,早就被控制。</p></p>
叛军长驱直入,进入博陵。</p></p>
有县卒发现异常,问边军为何入郡县,田承嗣声言奉密诏铲除杨国忠,清君侧。</p></p>
郡兵想让叛军等候,却惨遭叛军射杀。</p></p>
河北诸郡根本没有准备,且承平日久,一百多年未闻战事,上到郡守,下到百姓,皆不知战。</p></p>
太守、县令只能让少数的郡兵县卒入城防守,另外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递至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p></p>
但这些城池怎能敌准备已久的安禄山呢?</p></p>
叛军将私自建造的攻城器械取出,直接猛攻城池。</p></p>
往往清晨攻城,不及日中,便占领城池,博陵太守最先被安禄山处死。</p></p>
每破一城,城中的金银珠宝、衣服、粮食、妇女,皆为叛军所掠。</p></p>
安禄山会收买人心,所得金银珠宝,大部分赏赐立功麾下,更赏赐妇女为妻妾。</p></p>
是以,士卒们不论胡汉,眼睛是红的,像是野兽一般凶残。</p></p>
范阳、平卢军本就善战,在释放兽性以后,战斗力再次飙升。</p></p>
抢钱,抢粮,抢女人。</p></p>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调动士气。哪怕是李瑄所制定的“荣誉”,也远远不及。</p></p>
安禄山作为一个杀良冒功屡获赏赐的将领,不能指望他去约束军纪。</p></p>
而且生性残忍的安禄山也知道,放纵士兵的好处。</p></p>
那些胡人骑兵所过之处,更是一片狼藉,他们在行军之余,特意在沿途的乡里奸淫掳掠,无数乡民泪流满面,直呼苍天。</p></p>
赵郡,元氏县。</p></p>
田承嗣带领前锋奔至赵郡后,令孙孝哲攻打必经之路元氏。</p></p>
他给孙孝哲一日时间,一日以后,主力大军就会途经元氏县。</p></p>
元氏令陈礼颇有骨气,几天前他得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就知道安禄山必然会从元氏通过。</p></p>
他在短短两天时间,招募乡勇三百多人,准备配合上百名县卒和数十名常平新兵死守元氏城。</p></p>
“勇士们,安禄山这杂种罔顾圣恩,胆敢谋逆,我等绝对不能让他们轻易过去。”</p></p>
“我已经得到消息,叛军从范阳南下,一路烧杀抢掠,他们多是没有教化的胡人,无恶不作。元氏城如果被破,我们的妻女和钱粮无法保住!”</p></p>
“誓死一战吧!”</p></p>
陈礼在北城门看着远处的滚滚烟尘,向麾下誓师。</p></p>
以数百人抵挡叛军,这如同以卵击石。</p></p>
但陈礼不惧怕,他食大唐俸禄,身为一地父母官,当为大唐而死。</p></p>
哪怕拖住一天时间,也能为其他郡县争取时间,给朝廷调兵遣将的机会。</p></p>
“我等为明府效死命!”</p></p>
乡勇们拿着长矛大喝回应,他们都是为自己的家人而战。</p></p>
从某种方面讲,他们都非常不幸。</p></p>
安禄山只会进攻沿途的郡县,以保证粮道畅通。</p></p>
河北那么大,其他十几个郡,还没有时间去攻击。</p></p>
安禄山的战略目标是先拿两京,然后再征服四方,一统天下。</p></p>
殊不知此时陈礼扶着女墙的手是颤抖的,身为文官,他从未经历过战争。</p></p>
“轰隆隆!”</p></p>
伴随着马蹄声,数千靺鞨骑兵和平卢劲卒在孙孝哲的率领下,来到元氏城下。</p></p>
孙孝哲本人骑着一匹黑色骏马,锦鞯金鞍,看起来无比华贵。</p></p>
而孙孝哲本人也神气十足,用藐视的眼神看着元氏城。</p></p>
孙孝哲比安禄山的义子,更受安禄山宠信。</p></p>
因为他的母亲由于颇有姿色,和安禄有一腿。</p></p>
孙孝哲也很上道的表示自己对安禄山的“孝顺”,再加上契丹人的身份,他自然而然被安禄山倚重。</p></p>
“我等奉旨讨逆,城上的县令还不开城投降,想抗旨吗?”</p></p>
孙孝哲跃马上前,向陈礼喊道。</p></p>
“谁是逆贼,你们心里清楚。大唐神器岂是你们能撼动的!”</p></p>
陈礼反讽一声,然后吩咐左右:“用箭射他。”</p></p>
“咻咻咻……”</p></p>
小县没有神箭手,哪怕五十步外,也无法命中孙孝哲。</p></p>
“哼!冥顽不灵!”</p></p>
害怕被箭矢射中的孙孝哲在亲卫盾牌的掩护下,调马离开。他冷哼一声,下达军令:“准备组合攻城器械,进攻元氏!”</p></p>
“启禀将军,末将愿领兵进攻元氏城。日中之前若不能破城,提头来见。”</p></p>
一名叫做申子贡的叛军将领主动请缨。</p></p>
他眼中满是狂热,他率部攻下,必然最先享受。</p></p>
“破元氏城,申将军所部率先入城!本将再派遣五百渤海勇士助你。”</p></p>
孙孝哲同意申子贡的请命。</p></p>
但他为速得城池,又调一些渤海士兵。</p></p>
靺鞨是渤海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拥有十几万人口的渤海国,这一次足足派遣七千靺鞨骑兵助阵安禄山。</p></p>
生长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靺鞨,是天生的勇士,个个骁勇善战。</p></p>
城上的乡勇士卒,将雷石滚木准备好后,数十柄弓箭就绪,持长矛严阵以待。</p></p>
他们的眼中都写满紧张的神色。</p></p>
毕竟面对的是百战精兵。</p></p>
而城下的叛军磨刀霍霍,他们从战马上取下工具,仅仅用半个时辰,就组装成云梯、攻城车和登城梯。</p></p>
“儿郎们,元氏令是奸贼杨国忠的手下,冲上城池将他杀死,城池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p></p>
“进攻!”</p></p>
申子贡举起马刀,道出一个冠冕堂皇理由,又自相矛盾地向士卒许诺破城后任意掳掠。</p></p>
最后一声令下,胡汉士卒眼中只有疯狂,他们抬着登城梯,披铁甲而上。</p></p>
四门同时进攻,还有强弩掩护。</p></p>
每一面城墙上,只有一百多守军,城池在摇晃。</p></p>
“咻咻咻……”</p></p>
零星的箭矢,根本不能使叛军有丝毫停顿。</p></p>
“铛!”</p></p>
靠近城墙的时候,叛军将登城梯钩在垛口处,装备精良的叛军如饿虎扑食一样,持盾牌向城墙上攀爬。</p></p>
“嘭!”</p></p>
石块落下,砸落一人,还有更多的叛军。</p></p>
数十步外,叛军的强弩雷发,不少守军还未将雷石滚木举起来,就被弩矢命中,血洒城墙。</p></p>
叛军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各段城墙涌来,云梯一架架竖起来,更方便攀爬。</p></p>
偶尔登上城墙,被长矛捅下去。</p></p>
有疯狂的叛军士卒不用盾牌,只持长矛攀登。</p></p>
这些百战沙场的精兵,一手扒着云梯,一手与城墙上的士卒对刺。</p></p>
“噗嗤!”</p></p>
即便叛军身处劣势,但在对攻之中,往往是叛军占据优势,守军死伤越来越多。</p></p>
再坚决的眼神,也无法弥补实力的差距。</p></p>
“挡住!杀叛贼!”</p></p>
元氏令陈礼持长枪大喊,他身先士卒,亲身参与战斗,连嗓子都喊哑了。</p></p>
“杀!”</p></p>
陈礼在又一次喊杀之中,将一名叛军从云梯上刺下去。</p></p>
“噗嗤!”</p></p>
但城墙之下,弩矢如蝗,陈礼露出身形后,一支弩矢穿过垛口,命中陈礼的肩膀。</p></p>
“明府……”</p></p>
麾下的县兵大喊,连忙将倒在地上的陈礼往后拖。</p></p>
“不要管我……拦住叛军,别让他们上来。”</p></p>
伤势严重,陈礼忍住疼痛,面色狰狞向麾下说道。</p></p>
这个时候,城墙上所有人都要进入战斗状态。</p></p>
可是元氏县只有皮甲,没有铁甲。</p></p>
只有弓箭,没有强弩。</p></p>
只有刀矛,没有大锤和陌刀。</p></p>
在实力不成正比的攻坚战上,败局已定。</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