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1 / 2)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

杨国忠没有拒绝的理由。</p>

将士立功,理应赏赐,加官进爵。</p></p>

如李嗣业斩杀大食帝国的大埃米尔,相当于大唐的兵部尚书。其间又多有斩获,有陷阵之功,杀敌无数,从龟兹军副使越级提拔到安西都知兵马使没一点问题。</p></p>

可惜安西的官职不多,放在其他军李嗣业当节度使都有可能。</p></p>

只是这一样来,安西、北庭、陇右、河中,几乎全部李瑄一手提拔到将领,甚至朔方也有李瑄的老部下。</p></p>

杨国忠在心底突然产生一种忧虑。</p></p>

不是担心李瑄造反,而是怕手握兵权的李瑄向他发威。</p></p>

杨国忠也想在军队中有影响力,但他掌权之后,天宝十节度,势力已经无比清晰。</p></p>

安胖子在东北军,谁也无法插手。</p></p>

陇右、河西,隐隐形成军事集团联盟,将他排斥在外。</p></p>

朔方的安思顺,一向看他不爽。</p></p>

河东军虽然对安胖子阳奉阴违,但也自成派系。</p></p>

西域更不用说,是李瑄地盘,这几战以后,估计西域诸国,要看李瑄的脸色行事。</p></p>

惟一能让杨国忠插手的是岭南五府经略使和剑南节度使。</p></p>

岭南那地方,军队也就是对付土匪、海贼、反叛,是不毛之地,距离长安万里之遥,掌那里的兵权没丝毫用处。</p></p>

杨国忠有心掌握剑南军,但征南诏的战役中,一塌糊涂。</p></p>

所以杨国忠感觉自己很没安全感。</p></p>

不论如何,杨国忠一定会想办法将安禄山干掉。</p></p>

李隆基当天夜晚,留驻于望春楼休息。</p></p>

翌日一早,又看了一下李瑄送回来的地图。</p></p>

他让集贤院的官吏尽快根据此地图,绘制出完整的大唐帝国图册,给天下人观看。</p></p>

杨国忠还想出一个点子,拿太宗时期、高宗时期、天后时期的地图,一起张贴在城中。能让文人百姓对李隆基的赫赫武功一目了然。</p></p>

这马匹拍得李隆基心旷神怡。</p></p>

当晚,李隆基起驾回兴庆宫,并宣布举行自华清宫回来后的而明法度,仁德布于天下,实乃千古圣君。陛下之武功,更是威震八方,平外患而定边疆,保我朝之安宁,功高盖世,臣等心悦诚服,恭祝陛下万岁千秋。”</p></p>

鲜于仲通制好,赏赐安西军、北庭军、以及安西诸部、诸胡部军功丝绸三十万匹。赏钱一百万贯,由天水王封赏诸军。两京府库抽调绢钱,迅速向安西转运。”</p></p>

李隆基再次向杨国忠吩咐道。</p></p>

他想安西北庭士卒养精蓄锐后,继续西征,就必须给予丰厚赏赐。</p></p>

李隆基不考虑仓库的负担,每年收取这么多绢钱税收,足够他挥霍。</p></p>

更何况还有杨国忠为李隆基“搞钱”。</p></p>

杨国忠精通算术,他心中在合计左武库和右藏库的捐钱数量。</p></p>

左藏库和右藏库都是太府寺下辖部门,左藏库主要接收租赋收益,而右藏库则负责接收地方郡县给中央的贡品。</p></p>

不仅是长安,在洛阳也有左武库和右藏库。</p></p>

杨国忠为表示自己的能力,在他拜相后,将左武库的粮食,全部换成绢,并带着李隆基参观,使李隆基龙颜大悦,深信杨国忠的能力。</p></p>

至此,李隆基挥霍无度。</p></p>

殊不知,此时的收入,已比李瑄拜相的时候减少不少。</p></p>

在天宝八载,李瑄任宰相的时候,天下诸色米一亿一千八百六万二千七百二十石。和籴二百一十三万九千五百三十石。</p></p>

为历史之最!</p></p>

此时大唐虽有不少沦为农奴,或为黑户,但依旧有上千万户家庭纳税,是唐初的四倍。</p></p>

加上开元的积累,才有大唐的富庶。</p></p>

但万事万物,一旦规律被破坏,就不复存在。</p></p>

去年的时候,大唐的税收一千零十七万贯。</p></p>

要支撑整个国家的朝廷命官俸禄、补给地方的军饷,以及国家各种用度。</p></p>

李隆基一下就奖励军队一百万贯,加上众多绢的赏赐。</p></p>

今年绝对入不敷出,但老本足够吃。</p></p>

最关键的是,虢国夫人一个豪宅,号称费钱二百万贯,虽然史书有夸张的成分,但五杨的奢靡无度是一定的。</p></p>

最终,经过杨国忠的计算了,顺着李隆基的心意,为安西北庭将士准备绢钱赏赐。</p></p>

只要心黑,对杨国忠来说,缺钱的时候很容易搞到。</p></p>

他不求名垂千古,明白自己身后的评价肯定不太好,要早早享受权力,不管民间疾苦,洪水滔天。</p></p>

一声退朝,李隆基满意地离开。</p></p>

百官们下次再见,已不知是什么时候。</p></p>

年轻的时候,李隆基告诫自己要勤加政务,夙兴夜寐。</p></p>

开元后期,李隆基刚开始缺席早朝的时候,还不好意思。</p></p>

到天宝中后期,李隆基把不上早朝当做习以为常。</p></p>

退朝后,李隆基让高力士传令的时候,传诏李瑄今年夏秋之时,回归长安复命。</p></p>

李瑄打了胜仗的消息,很快就传至长安。</p></p>

百姓们难得高兴一次,他们知道天水王是天下无双的。</p></p>

一些权贵和杨国忠一样担忧,害怕李瑄重新执掌朝政,压迫他们。</p></p>

只有对李瑄“心向往之”的大臣和李适之,以及天下的贫苦百姓,希望李瑄能再度拜相。</p></p>

两年多来,李瑄的功绩又够了,他的每一步,都是常人遥不可及的传奇。</p></p>

李适之身体虽还不错,但天下阴霾,总感觉有点不对劲。</p></p>

他觉得杨氏太过分了,纵观史书,也没有这样的家族,担心国家因此出现差池。</p></p>

李泌来往于终南山和嵩山,他没和历史上一样向朝廷献赋,而是继续隐居,追求大道。</p></p>

即便长生不死破灭,心中大道豁然开朗。</p></p>

此时的李泌和朝廷没任何关系,是彻彻底底的白身。</p></p>

和众多有能之士一样,李泌也有一种国家将危的感觉。</p></p>

但他知道,国家已经腐朽,如果不能根治,只是苟延残喘而已。</p></p>

李泌在等待李瑄做决定。</p></p>

天水王府。</p></p>

裴灵溪终于收到李瑄的家书,连着两天,都能把上面字背下来了。上一次李瑄写信的时候,还去去年七夕之时。</p></p>

那时,李瑄还写了一首词。</p></p>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p></p>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p></p>

她非常喜爱,期待着重逢。</p></p>

这一次传信战争已结束,更令她心安。</p></p>

儿女们在庭院中嬉戏,最大的李奕才四岁。</p></p>

最小的李蓁蓁只有两岁多。</p></p>

他们只记得自己的两位娘亲,根本没有父亲的记忆,哪怕是李奕,也非常模糊。</p></p>

两年前的送别,李奕只是挥了挥手,早就忘了。</p></p>

另外,他们知道祖父李适之非常疼爱他们,带他们去东市玩耍。</p></p>

李瑄一人之威,就足以使天水王府成为与杨氏并肩的家族。</p></p>

也是五杨在城中不敢招惹的存在。</p></p>

不仅仅是贵妃袒护,还有李瑄确实不好惹,当年工于心计的李林甫被整得太惨了。</p></p>

裴灵溪和霜儿,等待夫君九月回来。</p></p>

李瑄在信件上,已经标有回来的日期。</p></p>

时间转瞬到五月,杨国忠从蛛丝马迹上,察觉到安禄山的粮草、兵器有问题。</p></p>

有囤粮草兵器的嫌疑。</p></p>

而且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越来越深,安禄山也对这个宰相非常不屑。</p></p>

把杨国忠当空气,这就是安禄山对杨国忠的态度。</p></p>

杨国忠再次恳请李隆基,罢免安禄山的职位,认为安禄山掌握范阳军十二年之久,范阳军已经成为他的私兵。</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