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
“刺杀边帅,等同谋反,不可容忍!至于卸任河东、朔方两镇之事,待七郎从河东采访处置回来再说吧!”</p>
李隆基没有答应李瑄辞去两镇节度之职,而是让他挂着两镇节度的身份去河东。</p>
他从林招隐口中得知李瑄在湟水桥被数十名刺客刺杀。</p>
又通过李瑄的奏书,知晓这些刺客是河东豪强收买的燕赵豪杰。</p>
李隆基对此事非常愤怒。</p>
李瑄杀豪强,是因为豪强罪证确凿,而豪强杀边帅,把律法当儿戏。</p>
没有皇帝不痛恨豪强,他们都知道豪强会动摇自己的统治。</p>
只是他们拿豪强没有办法。</p>
在继位之初,李隆基也动过豪强。</p>
先天年间,大唐经过一系列政变、动乱,豪强趁机私吞土地,肆意兼并。</p>
李隆基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的策令。</p>
开元初年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实际上是豪强的“农奴”,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赋税。</p>
从先天元年到泰山封禅之间,李隆基的检田括户政策收到实效。</p>
他任命大臣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收回朝廷。</p>
只是李隆基也有所顾忌,不敢像李瑄一样动辄成片成片杀人。</p>
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百姓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p>
如此,李隆基在开元初年建设国家的时候,获得一大笔财富。</p>
但当初的漏网之鱼一定还在,二三十年过去,政令早已松懈,豪强再次明目张胆。</p>
因为开元初年对付豪强,并没有流血。</p>
这让豪强觉得,哪怕鱼肉乡里,不过是再出现一次开元初年的情况,有恃无恐。</p>
哪想到李瑄这个狠人出世,根本不怕得罪豪强。</p>
也正中李隆基心坎。</p>
因为大族维护乡里稳定,天下乡绅大族那么多,李隆基也不能全得罪。</p>
那些大族也将自己视为“特权阶级”,这样一念之错,就会成为豪强。</p>
而李瑄收回他们的特权,一旦犯罪,与平民百姓无异。</p>
死罪就是死罪,流放就是流放。罪责轻的,也要缴纳罚款。</p>
“臣遵旨……”</p>
李瑄为入朝堂,两镇节度,迟早要卸任。</p>
李隆基都这么说了,李瑄不必急于一时。</p>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口的数量。人口众多,自然为盛世。但有臣子说,国家的人口,最多到达六千万人,再往上就不会增长,是这个道理吗?”</p>
李隆基换了话题,向李瑄问道。</p>
李瑄是边帅,李隆基却向李瑄询问这种民生问题。</p>
这通常是与宰相讨论的国事。</p>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皇帝不去关心人口数量,会想方设法增加国家的人口。</p>
“自然不是如此!”</p>
李瑄微微摇头。</p>
天宝元年,户口统计,天下县一千五百二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十三,人口四千八百九十万九千八百。</p>
离五千万人口大关,只有一步之遥。</p>
“但自古好像有应召,人口突破六千万,苍天就会发怒,天灾与人祸共生!”</p>
李隆基继续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