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1 / 2)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p>

当所有王公大臣、皇子公主悉数到齐后,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从沉香亭而出,到达龙池边。</p>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p>

“拜见圣人!”</p>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p>

“平身!”</p>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p>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p>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p>

他们只不过仗着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p>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p>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p>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p>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p>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p>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p>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p>

王维拱手回应。</p>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p>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p>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p>

“可惜!”</p>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p>

李隆基笑着说道。</p>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p>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p>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p>

李隆基哈哈一笑。</p>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p>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p>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瑄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瑄。</p>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p>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p>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p>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p>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p>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p>

刚才的话,都是李瑄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p>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座,与杨玉环坐在一起。</p>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p>

作为送别李瑄从军的宴会,自然少不了边塞的歌曲。</p>

宫廷能作为士兵的荣耀,鼓舞士气。</p>

“我好像能理解了。”</p>

李隆基微微点头。</p>

对于士兵,如果将一块金银挂在胸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p>

“此战过后,七郎记录士兵的功勋,授予玉金银铜告身。”</p>

李隆基心血来潮后,也想这么做。</p>

“我大唐不应叫告身,需变一变名字。”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p>

“不错!我大唐怎么能用吐蕃的告身呢!”</p>

李隆基恍然,问李瑄:“七郎觉得叫什么,该怎么实施?”</p>

“我大唐授勋十二转,一定是取其勋字,而要颁发实物,如印章一样有意义,当为章字。组合一起,名为勋章。”</p>

“不同于授勋。我大唐可以将勋章分为:跳荡勋章,以铜铸,匠人雕牡丹为印;勇士勋章,以银铸,匠人雕雄鹰为印;英雄勋章,以金铸,匠人雕猛虎为印;还有玉麟勋章,以美玉铸,匠人雕麒麟。其中,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要圣人亲自在百官的见证下授予,让将领们感受到圣人的天恩。勇士勋章为节度使授其麾下。跳荡功勋由一军主将向节度使申请,然后授予麾下。”</p>

“勋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军功制度,无军功,哪怕是皇子、权贵,亦不可授。”</p>

李瑄道出完整的勋章制度后,又郑重地说道。</p>

勋章一旦乱授,将没有丝毫意义。</p>

“诸勋章授予的标准是什么?”</p>

李隆基又迫不及待地李瑄。</p>

他想象到在兴庆殿上授予将领勋章,这些将领对他肝脑涂地的模样。</p>

不仅奖励士兵,还可拉拢军心。</p>

“跳荡功勋,就是军中的跳荡之功;先登者、斩将搴旗可为勇士;积累勇士之功为英雄,勇士战死为英雄,其勋章和对应奖赏赐其家人。玉麟勋章,为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主将授予。”</p>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p>

临阵对敌,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p>

可见立下跳荡之功不容易。</p>

更别说先登的勇士之功,先登城池,既要勇气,也要运气。</p>

许多士兵,未站稳脚跟,死在城墙上。</p>

“一场大战,恐无几人得到勇士勋章,更何况英雄?”</p>

李隆基觉得太苛刻了,他还想为大将们颁发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p>

“勋章不可轻授。如果勋章太多,士兵们的士气就难以调动。”</p>

李瑄明白李隆基的心思。</p>

他知道李隆基到最后八成会玩坏勋章制度。</p>

他说这些,只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他。</p>

毕竟勋章可以拉拢将领的心。</p>

李瑄觉得军衔制度这个时代没什么用。</p>

勋章制度,不单单是胸前挂的铜铁玉,还有田地的赏赐。</p>

再在军中宣传勋章的荣誉感,必能激起士兵的狂热。</p>

“就按七郎说得去做。我会安排这些!”</p>

李隆基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