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众失败
当观众失败</p>
“这样好吗?”顾陆自问自答,“这样不好。”</p>
姚小驹也知道这不好。养成了这习惯,万一其他国家也这样做呢?</p>
可对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p>
倒不是直接给钱贿赂,姚小驹不至于这么短视。而是大嘤文化单位及出版社,都表示会给予“巨量扶持”。</p>
“写书这种事,我肯定不会催促小顾哥的。”姚小驹说,“我也清楚,催促而生的作品,肯定是令人不满意的。”</p>
“只是……”姚小驹又说,“几年前,小顾哥来伦敦,我们去看了儿童剧《柳林风声》。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创作出来了,但出版耽搁了。”</p>
记性真好,当时顾陆确实打算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p>
顾陆思考着,一年出三本书,是不是太快了。</p>
当他这样想着,姚小驹也开始分析,“小顾哥,你去年创作了嫌疑人和来自新世界,两个大长篇,共计四十多万字。”</p>
“今年只有欧维刚二十万字,借东西的小人不到十万字。”姚小驹说,“蛤蟆先生更是只有几万字,加起来也只是基本和去年的创作量持平。”</p>
半年一个长篇,这创作速度是不快的,只是能保证这个速度的作家,无法保证本本都是精品。</p>
“我考虑一下。”没其他事要讲,顾陆就先挂断电话。</p>
顾陆每年两本的速度是习惯了的,他是个习惯了什么,就不想更改的人。哪怕这习惯并不是最佳选择。</p>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几乎没进行短篇连载了。去年至少还有黑镜系列。</p>
“把写短篇的时间增加些,好久没有抽到短篇了。”</p>
顾陆从u盘里点开这部小说,几年前就写好了。当时名气和社会地位没这么高,所以时间还挺多,抽到就能先写出来,不需要等排期。</p>
“谨以此书,送给cc的心理学科普书。</p>
此外,虽然书中人物的基本设定来自大嘤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但只是借用了书籍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没有看过《柳林风声》,也绝对不会影响你。……”</p>
这是开篇导言。顾陆想了想,删掉了第一句。没必要了。</p>
两本童话书,再来两本科普作品,也互相对应。</p>
依靠小王子和借东西的小人,在童话领域地位是稳固的。</p>
平面国和蛤蟆先生,在科普领域,应该更加稳固。</p>
况且当前不发表,好像以后机会也少了。</p>
很快,顾陆接到一个电话,是汪社长的来电。</p>
还以为是欧维出版的事,没想到是——“小顾啊,还说你不会演讲!”</p>
“啊?”顾陆诧异。</p>
“前面邀请你来黑省共青团子给我们讲讲,还说自己不善言辞。”汪社长说,“小顾,你对世界文化史,非常有研究啊。”</p>
“你在北大和元空老师的交流视频,在互联网上人气非常高。”汪社长又说。</p>
之所以打来这电话,是汪社长依旧想邀请对方来一趟黑省。</p>
兼任黑省共青团子一把手的汪社长,太知道顾陆在华夏的重要性了。</p>
诸多省级青团子之中,要想脱颖而出,不弄出点不同的东西,怎么行?</p>
哦对了,有件事忘记说了,总社扩招了。倒不是因为欧维这部作品,准确说是本来就缺人,这次书籍的火爆更是彻底拉爆。</p>
新青年出版总社新入行的职员小康,小声地询问,“感觉汪社长平时不怎么在公司啊。”</p>
“汪社长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定海神针,你懂什么!”老编辑说,“汪社长可是黑省共青团一把手。”</p>
“哦。”小康点头,他并不知道这职位的含金量。</p>
“汪社长还是黑省作协的副主席。”老编辑继续说。</p>
“那是挺厉害的。”小康说。</p>
“……顾陆老师你知道吧?”老编辑说,“就是我们汪社长挖掘的,说一句是伯乐也完全没问题。打电话称呼也是小顾。”</p>
“卧槽?!”小康当前有深刻的体会了。</p>
严格来说,黑省青团子一把手>黑省作协副主席>顾陆伯乐,但来自于个人认知方面的问题,小康的惊讶是阶梯上升的。</p>
汪社长口中的视频,并非学生摄影,而是元空老师到北大的讲座,校方本就会录制视频。</p>
完整的视频两个小时左右,在北大官网安安静静地躺着,没什么人气,但经由学生切片的十几分钟视频,却点击量非常高。</p>
《顾陆和元空新老作家的交替之谈》</p>
《我来把写作分个等级吧,顾陆的硬核划分》</p>
《你支持元空,还是支持顾陆?》</p>
《为什么顾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p>
等等标题,再加上欧维正热销,不吸引眼球才怪。</p>
通过视频,也可以看具体的情况。</p>
视频里元空在讲堂上分享着,对自己刚刚即兴创作话题进行一个总结。</p>
“今天,我所讲的即兴创作的利弊,只针对普通人,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元空指着自己。</p>
台下的学生们就不相信了,能在华夏成为顶尖作家的人,怎么可能是普通人。</p>
当真是马云说自己当老师是自己最开心的阶段。</p>
前面举手的镜胖男嘀咕着,“这个逼装得一点都不好,我给零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