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写了上课的地址是西城骡马街大吉巷沈府,还附赠了一枚荷花签,上面的署名是沈君茹。
黄婉贞对这时代的了解,除了原主的记忆,就是偶尔买的报纸了。
她对大吉巷沈家并不了解,是骡子是马明天就能见分晓了。
这么想的黄婉贞决定,今天早早上床睡觉,为明天养精蓄锐。
可偏偏第二天一大早,黄抒怀闹起了幺蛾子。
“小姐,桂圆来报,让您去一趟荣养堂。”秀兰把手中的漆红托盘放在了桌子上。
刚收拾好自己的黄婉贞皱起了眉,“说什么事了吗?”
秀兰摇摇头,“没有。”
黄婉贞快速吃了早饭,到了荣养堂,她先去厨房找了黄董氏。
“娘,这是熬的什么药?”
黄董氏:“大夫给你爹开的药。”
黄婉贞:“让秀竹看着,咱们借一步说话。”
黄董氏这才抬头看向女儿,见她打扮,就知道本是想外出的。
“秀竹,好好看着药锅子,到时辰了,就给老爷送去。”
秀竹低头行礼道:“是。”
黄婉贞拉着黄董氏去了东厢房,“娘,我今天都跟人约好了,要去上课的,我祖父有什么事找我啊?”
黄董氏用帕子擦了擦脸,“不光叫了你,也叫了你大姐姐和婉琼。”
顿了一下,她抿了抿嘴,好像下了某种决心,“昨个午后,郑府那边来人了,我估摸着跟郑家婚事有关。”
“儿啊,你咋想的,跟娘说说,娘好早替你做打算。”
黄婉贞:“不瞒娘说,我是想嫁去郑家的。”
黄董氏:“你姐姐……”
黄婉贞抬起拿帕子的手,截断了黄董氏的话。
“娘,我先说说我的打算。”
“您就我和姐姐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和姐姐要都想嫁到郑家去,你帮了哪个,都会对剩下那个有愧。”
“我是这么想的,姐姐性子弱,又没兄弟撑腰,嫁出去,难免被夫家欺负,不若就留在府里招赘。”
“不论那男的身世好坏,只挑那身体壮硕,脑子不笨的。”
“最重要的是,赶紧给咱们黄家生个大胖小子,继承家业。”
这话说进了黄董氏的心坎里,她比黄老太爷和黄争鸣更想要儿子,她总怕女儿嫁出去,自己没了着落。不像黄老太爷有儿子奉养,更不像黄争鸣,有那么多败家的爱好,可以寄托精神。
她整日憋在宅子里,想这辈子连个儿子都没有,以后死了,都没人供奉,真是白活了。
前几日,听小女儿说,生不出儿子不是她的错,是黄争鸣的问题,她一下子畅快了许多,想多活几年。
“行行行,你这想法好,咱不着那种身份高的,不然生了孩子,咱们争不过。”
“不过,你要是嫁去了郑家,可得多帮帮你姐姐和侄子。”
侄子?还没影呢,这就想上了?
“一定,一定,我会帮着姐姐把侄子抚养长大。”
黄董氏煞有介事的点点头,“你姐尽管生,咱们给她养。最好生个十个八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