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征战,大隋朝三十五万大军损失过半,辛世雄、麦铁仗先后战死,隋军士气低落,形势岌岌可危。如今,就剩下来护儿率领的水路兵马了。
来护儿将军一开始打的也挺顺利,他率军一路乘风破浪,打到了平壤城。然而,他却中了乙支文德的空城计。当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平壤城时,却发现城内空无一人,寂静得可怕。来护儿心中暗叫不好,刚想下令撤军,却为时已晚。四周突然杀声四起,高句丽军从各个角落涌出,将来护儿的军队重重包围。
来护儿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时已陷入绝境,但他毫不畏惧,立刻整顿军队,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他身先士卒,挥舞着兵器,冲向敌阵。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也都鼓起了勇气,与高句丽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一时间,平壤城内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炼狱。
来护儿一边奋力拼杀,一边寻找着突围的机会。他深知,若是不能尽快突围,这支军队也将全军覆没。然而,高句丽军的包围圈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几次突围都未能成功。来护儿心急如焚,他望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愤怒。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场上的厮杀声却丝毫没有减弱。来护儿知道,夜晚对于被包围的他们来说,更加危险。他咬紧牙关,决定做最后一次突围。他集合了所有还能战斗的士兵,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向着高句丽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敢死队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向敌人的防线。在来护儿的带领下,士兵们不顾生死,奋勇向前。高句丽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凶猛攻势打得有些措手不及,防线出现了一丝松动。来护儿见状,心中大喜,他大喊一声:“冲出去!”士兵们受到鼓舞,更加拼命地厮杀。终于,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他们撕开了高句丽军的包围圈,成功突围。
来护儿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出了平壤城。此时,他的心中满是苦涩与不甘。这场战争,隋军原本占据优势,却因为将领的轻敌与失误,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他望着身后那座依旧灯火通明的平壤城,暗暗发誓,一定要报这一箭之仇。
而另一边,隋帝杨广得知前方战事失利,损失惨重,不禁大发雷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筹备的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之战,竟然会如此惨败。他将宇文述、杨义臣等将领召回,狠狠地训斥了一番。然而,事已至此,训斥也无法挽回败局。
杨广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若是就这样退兵,不仅颜面扫地,而且高句丽必将更加嚣张。但若是继续进攻,如今士气低落,兵力受损,又谈何容易。此时,朝堂之上也是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的主张继续进攻,有的则建议暂时退兵,休养生息。
就在杨广犹豫不决之时,苏定方站了出来。他望着杨广,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如今虽战事失利,但我军并非毫无胜算。高句丽虽胜,但也损失惨重。我们可趁此时机,整顿军队,重新制定战略,再寻战机。”杨广看着苏定方,心中一动,他问道:“苏将军,你有何良策?”苏定方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我们可先派小股部队骚扰高句丽边境,使其不得安宁,疲惫其兵力。同时,暗中集结兵力,等待时机。待高句丽放松警惕,我们再一举进攻,定能取得胜利。”
杨广听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苏将军所言有理,就依你之策。”于是,杨广下令,让各军暂时退回涿郡,整顿军队,同时按照苏定方的计策,派小股部队骚扰高句丽边境。
而此时的高句丽,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也深知隋军不会善罢甘休。乙支文德一面加强边境防御,一面整顿军队,准备迎接隋军的再次进攻。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之中,隋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