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方连胜十阵,武科场夺魁夸官三日(二)(1 / 2)

苏定方演义 公孙楚骏 5647 字 23小时前

书接上回,在那武科场的梅花圈内,苏烈与程咬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苏烈手中长戟,恰似灵动蛟龙,每一次挥舞,都裹挟着排山倒海的气势,戟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呼啸,仿佛要将空间撕裂。程咬金则挥舞着那柄板斧,犹如下山猛虎,斧势刚猛,每一斧落下,都带着千钧之力,似能将大地劈开,扬起层层尘土。

两人你来我往,战斗激烈到了极致。兵器相交之处,火花四溅,那耀眼的光芒如星辰闪烁。刺耳的撞击声连绵不绝,恰似滚滚雷鸣,在整个比武场中回荡,久久不散。周围的举子们,早已被这场精彩绝伦的战斗深深吸引,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嘴巴微张,完全沉浸在这场高手之间的巅峰较量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热血沸腾的武侠世界。

苏烈和程咬金,皆是身经百战的猛将。他们在过往的岁月里,历经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每一次生死考验,都让他们积累了丰富无比的实战经验。此刻在这比武场上,二人实力旗鼓相当,无论是招式的精妙程度,还是对战时的应变能力,都难分高下。苏烈舞动长戟,密不透风,那戟影交织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将自己护得滴水不漏,与此同时,他还能敏锐地寻找到程咬金的破绽,发起迅猛而致命的攻击。程咬金的板斧砍得虎虎生威,每一次劈砍,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斧风呼啸,让苏烈也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一时间,梅花圈内尘土飞扬,弥漫的尘土将二人的身影笼罩其中,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两位战神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殊死搏斗,惊心动魄。

这场激战持续了许久,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金色的余晖洒落在两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让他们看起来愈发威风凛凛。尽管战斗仍未分出胜负,但苏烈和程咬金的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勇猛无畏和坚韧不拔。他们明白,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对手,而是可以惺惺相惜的知己。就在这一刻,一种深厚的情谊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生的挚友之情,而这情谊,也为他们日后在战场上的并肩作战,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高台之上,杨广一直在全神贯注地观看这场战斗。眼见二人战至百余回合,却依旧难解难分,他的心中不禁担忧起来。杨广深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若是这两位猛将在比武中受伤,那对于他来说,无疑将是巨大的损失。毕竟,他正谋划着一个宏伟的计划,而这两位猛将,在他的计划中,可是至关重要的棋子。于是,他急忙下令鸣金收兵。

清脆的鸣金锣声在比武场上响起,苏烈和程咬金听到锣声,各自停下手中的兵器。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战斗后的疲惫,又有对彼此的欣赏与尊重。随后,他们各自抱拳行礼,苏定方说道:“程大哥的武艺,小弟佩服得五体投地。”程咬金也笑着回道:“贤弟也是武功高强,不愧是武圣人的高徒,愚兄同样钦佩不已。”

礼毕,二将圈马,缓缓走出梅花圈,与牛进达会合。三人一同登上彩叁殿,朝着杨广走去。杨广满脸笑容地快步迎上前,对三人大加赞赏:“今日一战,实在是精彩绝伦,孤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比武,三位将军皆乃当世豪杰!”他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眼前的三位猛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在杨广心中,他正盘算着一个宏伟的计划,他认为这三位猛将若能为自己所用,必将成为自己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于是,杨广开口道:“今日一战,实在是精彩绝伦。孤欲赐你们高官厚禄,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苏烈、程咬金和牛进达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三人心中都明白,他们所求的并非荣华富贵,而是能为国家和百姓效力。于是,他们齐声答道:“谢太子殿下厚爱,但我们只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广听了,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却露出一副满意的笑容,说道:“好,既然如此,日后孤定当重用你们,让你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然而,杨广虽然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另有一番盘算。他深知自己的父皇杨坚身体每况愈下,他觊觎皇位已久,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他想着,等父皇驾崩后,自己登上皇位,有了这些猛将为自己开疆拓土,定能成就一番霸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帝国。

杨广越想越兴奋,他拿起笔,刷刷点点,钦点三人为前三甲,苏烈为武状元,程咬金为武探花,牛进达为武榜眼。苏烈、程咬金、牛进达对视一眼,三人上前给太子杨广行礼谢恩,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广一摆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命苏定方夸官三日,以彰显他的荣耀,另外两人也各有丰厚的封赏。三人领命而去,哥仨下了彩叁殿,他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下定决心要为大隋效力,一展自己的身手,保卫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杨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花费如此大力气举办的这场比武大会,本意是为大隋江山招揽天下人才,却没想到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他曾经看重的人才,有的成为了反王,与他分道扬镳;有的则成为了大唐名将,为新的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王朝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交织下逐渐走向衰落,最终灭亡。而大唐建立后,苏烈、程咬金、牛进达、秦琼、敬德等将帅在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的领导下,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们各自带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边境。一路上,士兵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辞辛劳。他们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丛林,趟过湍急的河流,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前线。

在前线,他们面临着来势汹汹的突厥军队。突厥军队以勇猛善战着称,他们的骑兵在草原上纵横驰骋,马蹄声如雷,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李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士兵布防。他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防御措施,让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仔细观察着地形,在关键的位置设置了拒马、陷阱,又安排弓箭手在高处埋伏,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苏定方、程咬金、秦琼、尉迟恭、柴邵、李积、张公瑾等名将的率领下,唐军将士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们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唐军将士们的英勇表现让敌人也为之胆寒。苏定方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戟挥舞,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程咬金则挥动着板斧,怒吼着,每一斧都带着强大的力量,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一道道口子。

然而,突厥军队人数众多,战斗异常激烈。尽管唐军将士们拼死奋战,但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并非易事。苏烈、程咬金等众将意识到,光靠武力强攻难以取胜,必须制定出智取的策略。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决定派出一支奇兵,绕到突厥军后方,偷袭他们的粮草营地。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为这场即将展开的偷袭行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支奇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出发。他们身着黑衣,脚步轻盈,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他们沿着山间小路,穿过茂密的草丛,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跋涉,终于成功地潜入了突厥的粮草营地。到达营地后,他们迅速放起了大火。熊熊大火瞬间燃烧起来,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突厥军队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他们的粮草被烧毁,军心开始动摇,前方的攻势也随之减弱。

大帅李靖见状,立即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苏定方、程咬金等一众武将一马当先,率领着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他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喊杀声震耳欲聋。突厥军队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突厥军队狼狈逃窜,边境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

李靖、李积、苏烈、程咬金等将领声名远扬,他们成为了国家的英雄,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故事。百姓们为他们立碑纪念,讲述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战后,李靖、李积、苏烈、程咬金带领军队凯旋而归。皇帝李世民龙颜大悦,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决定重重赏赐众位功臣。在庆功宴上,贞观天子亲自为他们敬酒,称赞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奉献。他赐予了他们丰厚的财宝和崇高的爵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李靖、李积、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骄傲自满。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损失。因此,他们决定将部分赏赐用于救济灾民和加强边防建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国家的边防更加坚固。他们组织士兵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分发粮食和衣物,又带领工匠加固城墙,增添防御设施。

同时,他们也明白,虽然此次打败了突厥,但边疆的威胁依然存在。只要边境不安宁,百姓就无法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苏烈和程咬金主动向唐二主李世民请缨,愿意继续留在边关镇守,保卫国家的安宁。

贞观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忠诚和担当,他被这些将领的精神所感动。他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从此,苏烈和程咬金等众将帅成为了唐朝边境的守护神,他们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为了唐朝边境的安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在边境巡逻,加强防御工事,训练士兵,时刻警惕着敌人的入侵。

他们的名字在民间传颂不衰,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多年后,李靖、李积、秦琼、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相继离世,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唐朝军中传承下来。新一代的将领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品质,坚守着边境的和平。

在一次抵御外寇的战役中,一位年轻的将军率领着士兵们奋勇作战。他灵活运用战术,巧妙地布置防线,让敌人陷入了困境。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士兵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敌军溃败而逃,唐朝边境再次迎来了安宁。

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年轻将军的智勇双全,而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继承了苏烈和程咬金等将帅的遗志。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重任,他要像前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在庆功宴上,皇帝表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功绩,这位名将就是苏定方老将军的大徒弟裴行俭,字守约。皇帝为了纪念李靖、李积、秦琼、尉迟恭、柴邵、张公瑾、苏烈和程咬金牛进达等将领的卓越贡献,追封他们为“护国神将”。从此,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成为了后世子孙敬仰的对象。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翻过头来再说苏定方夸官。弟兄三人刚出考场,礼部官员还有另外五部官员便来到苏定方跟前。他们满脸笑容,为苏烈戴上帽插宫花,穿上十字披红,还给定方的战马披上了红绸。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苏定方高中武状元这一荣耀时刻。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苏定方的英勇事迹,对他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苏定方骑在马上,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坚定。他的两个兄弟程咬金、牛进达则跟在他的身后,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神情。他们为苏定方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与这样的英雄并肩作战而感到荣幸。

礼部官员高声宣布:“苏定方才华出众,文韬武略兼备。文章锦绣,经殿试评定,为今科武状元!”人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苏定方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恩师的教导。他想起了在家中日夜为他操劳的父母,想起了恩师们对他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诲。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大隋和黎民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后,苏定方在官员们的簇拥下,前往皇宫面圣。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开疆拓土;想象着自己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苏定方身着朝服,稳步走进金殿。他的身姿挺拔,面容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当他走到殿中时,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郑重地行了军人的插手礼。

“小臣苏定方,拜见陛下!”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金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开皇天子杨坚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卿平身。”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感受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杨坚打量着苏定方,眼中满是赞赏,他深知苏定方这样的人才,对于大隋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开始询问苏定方对于治国安邦、军事战略的见解,苏定方有条不紊地一一作答,其见解之深刻、思路之清晰,让杨坚频频点头,对他愈发看重,一场决定苏定方未来命运走向的君臣对话,就此在这庄严肃穆的金殿中展开……。

苏定方身姿挺拔,缓缓站起身来,紧接着再次毕恭毕敬地向杨坚行礼,而后侧身站到一旁,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杨坚的指示。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既紧张得手心冒汗,又兴奋得难以自抑。他无比清楚,当下这一时刻,将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他人生的全新道路,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

杨坚目光紧紧锁定在苏定方身上,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之色。在苏定方的举手投足间,杨坚捕捉到了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忠诚勇敢,以及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杨坚阅人无数,他十分笃定,苏定方乃是一位千载难逢的杰出将才。在他的想象中,苏定方必将在未来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为国家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凭借苏定方的能力,定能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牢牢守卫边关,让四方夷狄不敢轻易进犯中原,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幸福安康。

“卿,今日朕听闻你在武科场力胜十阵,且文武双全,实乃我大隋之幸。朕殷切希望,将来你能统领大军,抵御外敌入侵,绝不能让他们踏入中原半步,残害我无辜百姓。”杨坚言辞恳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饱含着期待与信任,仿佛将国家的未来、百姓的安危,都托付在了苏定方一人身上。

苏定方听了杨坚这番话,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正在缓缓向他敞开,他终于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为百姓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陛下尽管放心,小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辱使命,誓死保卫国家的安宁!”苏定方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那股子气势,仿佛在向整个天下立下了一份坚不可摧的誓言。

杨坚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苏定方退下。苏定方再次向杨坚恭敬行礼,而后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金殿。此时,他的心中早已被豪情壮志填满,他深知,自己肩头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如同泰山压顶,但他毫不畏惧,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杨坚对他的这份信任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