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风云激荡起,隋丽战端开(1 / 2)

苏定方演义 公孙楚骏 1374 字 23小时前

苏定方满脸焦急,快马加鞭赶回信都郡。家中,父亲苏邕面色苍白地卧于榻上,气息微弱,每一声呼吸都伴随着沉闷的低咳。见此情景,苏定方眼眶泛红,扑通一声跪在床边,声音带着哭腔:“爹,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苏邕艰难抬手,想摸摸儿子的头,却力不从心。

苏定方不敢耽搁,即刻差人快马去请恩师三原李靖和两位师叔。几日后,风尘三侠三老匆匆赶到。李靖一进门,便径直走到苏邕榻前,仔细把脉,眉头微皱,随后与张炳、张宗迁、红拂女张出尘低声商议许久,这才开方抓药,开始为苏邕洗心调理。

此后数月,老三位日夜守在苏邕身边,精心用药、悉心照料。苏邕的病情逐渐有了起色,能在屋内缓慢走动,面色也恢复了些许血色。但众人皆知,多年箭伤积重难返,病根仍在。

分别之日,苏邕紧紧握着李靖的手,老泪纵横:“贤弟,多亏了你们,为兄这条老命才得以延续。”李靖语重心长地劝道:“大哥,往后可要少些动气,莫要让旧伤复发。”说罢,又看向苏定方和高慧英,目光中满是期许,“定方、慧英,你们夫妻二人,定要勤练武艺,熟读兵法,保境安民,切不可为非作歹。”

红拂女张出尘也拉过高慧英的手,温柔叮嘱:“英儿,你是女子,更要下苦功。武艺一道,需活到老学到老,兵法亦是越钻研越精妙。多向你夫君学习,他能有今日武艺,皆是刻苦所致。为师不求你超过他,只愿你俩旗鼓相当。切记你师伯所言,莫要滥杀无辜,守护好一方百姓。”苏定方和高慧英连连点头,郑重承诺定会铭记于心。

张炳、张宗迁张二爷也走上前,张炳笑道:“我有一徒弟人送外号名叫银枪大将罗士信,日后你们若碰上,可要多亲近。他是你秦二哥的秦琼秦叔宝的表弟,咱们都是一家人。”苏定方夫妇应下,送别三位长辈,转身投入到刻苦修炼之中。

此时,洛阳城的皇宫内,大业天子杨广正端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着志在必得的光芒。迁都洛阳这一年,他铲除了皇叔越王杨素,打压了关中士族,自觉已无后顾之忧。目光投向东北方向,杨广心中盘算着:“辽东的高句丽,虽国小,却始终如芒在背,乃大隋的心腹大患,不可不除。大业三年,大隋天下看似河清海晏,实则暗潮涌动。大业天子杨广,于朝堂之上目光如炬,决意对高句丽用兵。为筹备战事,一道诏令如狂风骤起,席卷全国。

“朕欲东征,诸般军备需速速筹备。今命全国富人,依家产之厚薄,购置良马献于军中。”此令一下,各地富户纷纷响应,一时间,马市之上需求暴增。原本价格平稳的马匹,像是被无形之手高高托起,价格飞涨。马贩们借机哄抬物价,一匹普通良驹,价格竟数倍于往昔,民间怨声载道。富户们虽心有不满,但在皇权的威压下,也只能忍痛割爱,四处寻觅良马,以完成诏令。一些家底殷实的商贾,为了购置上等好马,几乎耗尽了大半积蓄,原本繁荣的商业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与此同时,杨广又将目光投向了幽州。“着幽州总管袁弘嗣,督造战船,务必克期完工,不得有误!”袁弘嗣接旨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召集工匠,日夜赶工。海边的造船场,瞬间变得热火朝天,斧凿之声不绝于耳。可那造船之苦,却全落在了民工身上。夏日,烈日高悬,海边潮热难耐,工地上蚊虫肆虐,民工们却要在这恶劣环境中,浸泡在海水里,长时间劳作,许多人皮肤溃烂,却不敢停歇。他们每日从早到晚,在滚烫的甲板上忙碌,汗水湿透了衣衫,又被烈日迅速晒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夜晚,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简陋的工棚,蚊虫叮咬,浑身瘙痒,却因太过劳累,倒头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