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便开始在那庄严肃穆的法坛之上精心地摆放起诸多神只的牌位来。这些神只可不一般呐,有三清道祖,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还有三茅真君,分别是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及小茅君茅衷;更有威名赫赫的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逊和萨守坚;当然也少不了威风凛凛的四大元帅——马灵耀(华光天王)、赵公明(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温琼(东岳大帝部将)以及关羽(关圣帝君);最后还有那神通广大的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呢!如此众多的神只牌位一字排开,顿时令整个法坛都显得熠熠生辉起来。
然而,仅仅设立这些神只的牌位还远远不够。为了以防万一,在真正遇到强敌而难以抵挡之时能够有所依仗,我还特意设立了五营兵马的位置。说起这五营兵马啊,或许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实际上,它们被细分为上五营、中五营和下五营三个部分,并且是以所供奉的神将作为区分依据的哦。比如说……
下五营分别为:东营金精军、青令旗、青面,主帅为陈元帅;南营木魅军、绿令旗、绿面,主帅为胡元帅;西营水灵军、蓝令旗、蓝面,主帅为孙元帅;北营火妖军、赤令旗、赤面,主帅为王元帅;中营土怪军、黄令旗、黄面,主帅为郑元帅。这五支军队各有所长,在整个军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东营金精军擅长冲锋陷阵,其士兵个个勇猛无比;南营木魅军善于设伏和奇袭,常常能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西营水灵军精通水战,在江河湖泊等水域作战时如鱼得水;北营火妖军则拥有强大的火力攻击能力,所到之处火光冲天;而中营土怪军则以防御坚固着称,能够坚守阵地,抵御敌人的猛烈进攻。这些下五营的军队与上五营和中五营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种类型的存在,大体上可归类为地兵地将抑或阴兵阴将一类。它们乃是由五鬼兵头所供奉的神将,亦被称作“五营军头”。这些五营神将的头部大约只有两个拇指般大小,其身躯并不存在,仅仅通过一根铁棒来连接着头部。这五个头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特征:其中一个是青脸,代表着东营将;另一个则是红脸,象征着南营将;还有一个是黄脸,对应着中营将;再有一个是白脸,寓意着西营将;最后一个是黑脸,代表了北营将。
而说到这道教中的人物,不得不提及那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师。首先便是张道陵,字辅汉,原名张陵。他可是道教的创始人呐!由于他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被称为天师道,因此世人尊称他为张天师。张道陵作为天师派的第一代天师,在道教之中地位尊崇,被誉为祖天师。
再者,还有许逊此人,字敬之,乃晋朝时期极为着名的道士,更是道教净明派的祖师爷。他与张道陵、葛玄以及萨守坚并称为道教的四大天师。许逊生来便个性聪颖,曾师从大洞君吴猛学道。他因品德高尚且孝顺廉洁而出名,得以被推举为孝廉,并出任旌阳县令一职。然而,他却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毅然决然地放弃官职,向东归去。此后,他在西山专心修道炼丹,还着书立说,成功创立了“太上灵宝净明法”。
葛玄,表字孝先,乃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高士道士。其于道教领域造诣颇深,被奉为灵宝派的开山祖师。传闻之中,葛玄曾长期在江西的阁皂山上潜心修道。在此期间,他常常践行辟谷之术,通过不食五谷来修炼身心;同时还服食各种灵草妙药,以求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不仅如此,葛玄更是精擅符咒等诸般道法,所掌握的奇妙法术数不胜数。正因如此,后世的道教对葛玄尊崇有加,敬称其为“葛仙公”,又因其在道教中的崇高地位,而获封“太极左仙公”这一殊荣。到了北宋宋徽宗在位之时,葛玄进一步被册封为“冲应真人”;待到南宋宋理宗当政之际,他再次荣膺“冲应孚佑真君”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