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茶叙论道(2 / 2)

像苏维埃、匈牙利这些国家,早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奥数联赛和集训营,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而华国的奥数培训主要靠几所大城市的重点学校自己搞,缺乏统一的专业指导。

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因为得不到好的训练机会而被埋没,解题方法和比赛策略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裴瑜拿到的Imo金牌显得尤为珍贵。

她的成功证明,就算条件有限、培养体系不完善,以华国学生的聪明程度,照样能和世界顶尖数学天才一较高下。

这对丁校长和整个华国数学界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

丁校长看到裴瑜的Imo金牌成绩之后,就已经决定找个机会再见一见裴瑜。

在华国正式参加Imo竞赛的第一年,裴瑜就能一举夺金,大大增强了国内数学界的自信心。

裴瑜保送到北大之后,兼任北大数学系系主任的丁校长若是连见都不见她一面,那真的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事情。

“你为什么最后选了经管系啊?看你数学竞赛成绩这么好,直接保送数学系不是更顺理成章吗?”丁校长好奇地问。

“丁校长,数学确实特别迷人,就像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但我不想只是待在宝藏里欣赏那些宝贝,更想把这些宝贝带到外面的世界中,看看它们能发挥多大作用。”

“所以你觉得经济学就是你说的‘外面的世界’?”丁校长追问道。

裴瑜双手交握,往前倾了倾身子:“现在国家不是正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吗?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中间正需要用到数学模型来做预测和分析。”

经过这番交谈,丁校长看到了裴瑜超越同龄人的潜力,对她更加欣赏了:

“真是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大多数高考生还在纠结哪个专业好就业、将来怎么分配工作,最多考虑一下专业的细分方向,可你已经想到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了。”

“我只是觉得,现在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思路。数学不应该只是书本上的公式,或者实验室里的研究,它应该能真正帮到现实中的问题。”

丁校长站起身,踱步到窗边,突然问道:“你知道我一直在倡导什么理念吗?”

“数学要学以致用,学科要跨界创新,”裴瑜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读过您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

丁校长惊讶了一瞬,随即转过身来,哈哈大笑:“好啊,真没想到,我的那些老文章还有年轻人记得。”

裴瑜接着说:“您在文章里说,‘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不是割裂的两条路,而是相辅相成的整体’,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

丁校长走回沙发前,拿起桌上的一本《数学学报》递给裴瑜:“这本杂志送你了。现在学术圈里还有不少人固守着学科壁垒,认为跨学科研究不伦不类。你说得对,是这个理,未来的竞争,不可能只靠单一学科闭门造车。数学、经济、计算机,这些看似独立的领域结合起来,才能催生真正的突破。”

裴瑜发自内心地附和道:“就像苏联的列昂尼德·维塔利耶维奇·康托罗维奇,用数学里的线性规划解决资源最优配置问题,最后在十多年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连康托诺维奇都知道?可惜他老人家几个月前去世了。”丁校长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转头和高教授交换了一个赞许的眼神,“看来数学系和经管系得联手培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