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招娣这样的工人家庭出身的学生来说,父母更希望她能选择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而不是去追求那些看似更“有前途”,但不确定性更大的未来。
她的父亲在镇海炼油厂里工作,母亲则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收入微薄且固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个月领工资的那几天,是家里最宽裕的时候,但也仅限于多买点肉改善伙食,至于其他额外的开销,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已吹遍大地,但普通家庭的生活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国家的分配制度仍然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父母对李招娣的期望很简单也很实际,希望她能通过高考,考上大学,被分配到一份更轻松的工作,摆脱像他们一样的辛苦日子。
他们并不奢望女儿能有多大的出息,也不懂什么“重点大学”或“热门专业”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大学毕业后能被国家分配到一个“铁饭碗”岗位,就是最大的成功。
裴瑜可以理解这种选择背后的无奈与现实,也尊重他们的决定。
李招娣的父母这辈人,经历了太多的社会动荡,他们对“稳定”二字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在现在这个物质条件尚不宽裕、就业机会也很有限的时代,稳定一般也比冒险更有吸引力。
李招娣告诉裴瑜,她本人也对成为一名教师充满了向往。
像是许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轻人一样,她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向往,有对一些现实好处的期待。
李招娣从小看到,她的父母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逢年过节能多放几天假就已经是莫大的恩赐。
而教师的假期,不仅意味着可以有时间休息,还意味着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做一些额外的兼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她对裴瑜说:“当老师的假期多,每年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我最喜欢放假了。”
这句话一出口,周围几个正在听他们谈话的同学也立刻点头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裴瑜听到这话,告诉李招娣,教师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轻松,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甚至还要应对各种行政任务。寒暑假虽然看似漫长,但很多时候也会被各种培训、会议或者家访填满。
李招娣听到裴瑜提到教师职业的繁琐工作后,脸上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她的失望并没有持续太久,她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告诉裴瑜,她还是不想放弃当老师的理想。
年轻人对未来的想象往往是单纯而热切的,李招娣也不例外。
除了现实方面的考量之外,她也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想法。
她说,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尽管家里条件有限,买不起多少课外书,但她总是借来同学的书,或者去学校的小图书室里翻阅那些旧书。
她喜欢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小伙伴们,每次看到他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她就觉得特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