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军为了保存实力,不想与关东军发生正面冲突,下令将部队撤出东北。然而,事情并不像东北军高层想的那样,能顺利撤出东北,三支撤出的部队无不受到了小日本鬼子的袭击,损失惨重。
在华夏军司令部里,年轻的司令员,面目冷峻,寒若冰霜。其他人也都一脸的严肃。没有人说话,甚至连喘气都不敢放开,空气低到了冰点。豪华气派的会议室里,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司令员终于忍不住了,猛地把手上的电报拍到了桌子上:“大家说,我们东华夏军的战斗力就如此不堪一击吗?假如一次两次到有情可原,别忘了这是第三次出现后卫部队阻击不力,不仅阻击阵地被突破,自身被歼灭,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个成建制的团,被小鬼子歼灭,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日本人对东北垂涎已久,其野心又岂是仅仅是东北之地,而是整个华夏,自然不会无视华夏军安然退去。”
“小鬼子竟然对我们的阻击部队,阻击地点都摸得一清二楚。”
“这说明我们内部一定出现了问题。”
“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些人看到我们要撤离东北,一些人见风使舵的人,不惜出卖机密。投靠小日本鬼子。”
“受几次阻击战斗的影响,目前,士气低落,在大家心目中,只要担任了部队后卫的阻击任务就意味着在阎王爷那里挂了号。恐日,亲日的现象日趋严重,只要是一提到小日本鬼子,就认为那是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尽快遏制住这种恐日症在部队的蔓延。如果任其下去,我们就成为一支精神崩溃的部队,部队到时候要想安全撤离,就会难上加难。”
“特别是我们总部的机关如果不能安全撤离,那损失就大了。”
“我们现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指挥人员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司令长官在脑海中闪过一个人的名字,梁继华,很快他又否决了这种想法。
“这个人必须果敢、睿智,有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一直没有说话的副参谋长方敏星说到:“我倒是有个人比较合适的人选,不知道各位长官是不是同意?”
司令长官接口说道:“你是不是想推荐刚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来不久的作战参谋梁继华?”
“司令长官真是慧眼识珠。我认为他一定能够担此重任。”
对让出东北,反映最强烈的是刚刚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来不久的梁继华。
发布部队全部进入关里的决定以后,梁继华直接找过自己。
也许两个人年龄相仿,也许是梁继华出众的军事才能,不论什么原因,他对梁继华总之是比较赏识的。本来梁继华在西点军校毕业回国之后,想给他安排个更加重要的职位。可是,因为忙着眼前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顾得过来。
司令长官认为,梁继华来找自己,一定是为了工作的事情。
“东北是我们华夏的国土,我们不能拱手把它让给日本人。”
没有铺垫,开诚布公,直抒胸臆。
司令长官没少听到这样类似的声音,他也不想拱手把东北让给日本人。可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民族的统一,想早日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
“小日本鬼子,充其量不过是疥癣之疾。虽然我们把东北现在让给了他们,但是到时候我们会把它轻而易举的收回来。”
“这样的谎言充其量不过是对牙牙学语的孩子说的。”
这话让年轻的司令长官听了,心里特别的不舒服。没想到的是,梁继华说出了让司令长官更加不舒服的话。
“我们不放一枪一弹,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这是军人的耻辱,是民族的耻辱,我们将会成为民族的罪人!背负这样的罪名,我们将无颜去见我们的列祖列!”
最近这段时间,司令长官,就被这事缠绕的气恼心烦,忧心忡忡,但是没有人敢这么面对面的指责和辱骂自己。想不到这个平时看重的年轻中校,竟有如此的胆量?他猛地一拍桌子:“放肆!就凭你刚才的语言,你信不信,我现在就可以把你拉出去把你毙了?”
“我的生命,在你的眼里,不过是蝼蚁。我无意冒犯你的威严,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梁启华慷慨陈词,诉说着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的利与弊,说到最后,已经是声泪俱下。就连杀伐果断果敢的年轻司令长官都不由得动容。
梁继华拿出一张白纸,咬破了手指,写下‘一寸黑土一寸血,誓与黑土共存亡。’
这是他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