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准噶尔很多人会跟着噶尔丹叛乱,是因粮食短缺,为了活命,不得已为之。”
“若是儿子能建立起一座人墙,解决他们的粮食短缺,或许能说服一些人投降大清。”
康熙:“何为人墙?”
胤禛:“儿子曾经有看过些杂书,上面提到羊毛可以做成很多御寒之物。”
“准噶尔是牧羊部落,有的是羊毛。辖区内有生长一些名贵药材,这些皆是我们需要的。”
“我们可以成立一支商队,用粮食与准噶尔人置换,彼此互惠互利,准噶尔的百姓日子能过得下去,必定不会跟着噶尔丹干掉脑袋的事。”
康熙:“羊皮可御寒,终究是少数,恐换不了多少粮食。”
胤禛:“儿子所提,并非直接用羊皮,而是用羊毛;听闻有种绵羊,专产羊毛,几个月剪一次,用其产下来的羊毛做成御寒之物特别保暖。”
“皇阿玛可曾记得春秋战国时管仲以粮食换布的典故?”
康熙:“当然,管仲先鼓动齐国王臣穿鲁缟制成的衣服,抬高鲁缟的价格,一边特意降低粮价,诱使鲁国放弃种粮,转而大量生产鲁缟来换粮食。”
“当鲁国的粮食殆尽要以布换粮时,管仲下令禁止穿鲁缟制成的衣服,一边抬高粮食价格,至使鲁国陷入粮荒,不得不屈服于齐国。”
“你想抬高羊毛的价格,诱使准噶尔养羊来换粮吗?”
胤禛:“皇阿玛英明,儿子正有此意,若是准噶尔的百姓知道可以用羊毛来换粮食,定不会选择用命来换粮。”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放下武器转而养羊,此法在准噶尔中传开,其他蒙古部族纷纷效仿,蒙古之危可解。”
“儿子愿乔装进准噶尔游说里面的百姓,请皇阿玛成全。”
康熙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此去危险重重,一个不慎,你就要留在那里,你当真不惧?”
胤禛一脸慷慨:“为大清和平,儿子不惧死,若有朝一日,儿子不慎落入噶尔丹之手,他用儿子来威胁皇阿玛。”
“请皇阿玛不要犹豫,直接用我大清的箭将儿子射死。能为大清和平做一份贡献,儿子虽死犹荣。”
康熙最终同意了胤禛的做法。
得到指令,胤禛带着几个身手好的手下乔装打扮混进准噶尔。
找到不服噶尔丹之人进行游说,以羊毛、珍贵药草换粮为由,劝其带部脱离叛乱队伍。
大清强势,准噶尔所有将士加一块不到十万人,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与大清敌对。
在胤禛的劝说下,成功动摇了三万人叛乱的念头。
胤禛顺势许于好处,由他们去劝说其他人,若能劝得其他人放下武器,可送粮食为报。
有了更多人瓦解噶尔丹的队伍,到最后跟着噶尔丹上战场的只剩下两万人。
大清十万大军轻松取得胜利,噶尔丹自尽而死。
战事完成,康熙大赞胤禛的嘴能顶千军万马。
胤禛:“儿子有此成就,与皇阿玛平日的教导脱不开关系,儿子多谢皇阿玛栽培。”
胤禔胤祉胤禩心中酸涩不已。
胤祺在这场战事上伤了脸,没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