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奶奶家离王鹏家并不是很远,一个村的前后街。
从王鹏家往东走大约五十米,然后向南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到了前街,再往东走百十来米的样子就到了。
院门向南,青砖到顶的门房十分气派,一看原来就是殷实富裕人家。
也确实是这样的,高侯三爷爷原来是平遥商人,在王鹏他们这儿做生意,后来找了高侯三奶奶就落户到了王鹏他们村,无儿无女。
高侯三爷爷去世以后,高侯三奶奶就成了孤寡老人。
高侯三奶奶家的西边,就是王鹏他们家的老宅,按道理高侯三奶奶应该是王鹏的一个本家姑奶奶,两家一直处的的不错,老爹和老妈一直帮老人干一些零活儿,一来二去,王鹏也十分的熟悉,小时候可没少往这儿跑。
高侯三奶奶也喜欢王鹏,有了啥稀罕吃食,也愿意留着等王鹏去吃。
懂事以来,王鹏便继承了老爹老妈的传统,也经常帮高侯三奶奶做一些杂活儿,和个泥、挑个水什么的。
当王鹏到了高奶奶家的时候,高奶奶正在门洞里捡豆角。
“小鹏,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刚从外面回来,给您带了点稀罕吃食,就送过来了。”
“你看你,自己那么忙还老想着我。”
“没事的,顺带的个事。”
王鹏便边应称着,边将手里的东西放在高奶奶旁边,然后在门洞里的一个凳子上坐了下来。
“奶奶,今天的天气还是比较热的。”
“嗯,马上就立秋了,热不了几天了。”
......
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王鹏忍不住问道。
“奶奶,你说咱们村有没有真正的上了年代的老物件。”
“什么叫上了年代?”
“就是上辈子、或者上上辈子传下来的东西,比如说瓶、海海、盘盘碗碗什么的?”
“这个呀,你要那些干啥?”
“干疗的那人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前段时间给他找的那些他还嫌不够老,想找更老的物件,给的钱也更多。”
“是吗,我记起来了。
我这儿还有一个物件,应该是你说的那种,不过时间长了有点儿脏,不知道人家会嫌弃不?”
“没事,我先看看是不是他要的那种。”
王鹏起身扶着高奶奶站起身来,帮她拿着捡好的豆角和东西进了堂屋。
将东西放好以后,高奶奶带着王鹏进了戈壁的小屋,然后指着放在窗台的一个高有三百公分粗有两百公分的海海说道。
“小鹏,你看那个海海行不行?
那可是有年头了,也不知道我妈啥时候留下来的,到我这儿的时候,我一直用它腌韭花,后来年龄大了吃不了多少,便不腌了,放在了这儿。”
王鹏当地人叫海海的瓷器,实际是一种瓷罐,器型适中,一般用来装一些豆子、核桃、枣等杂食,也有人用来腌制韭花,芥菜丝什么的。
当然,这也是农村人的行为,具体这些东西设计出来做什么用的,王鹏也无从得知。
这个东西,王鹏家也有,它一般和瓶共用,各一对摆在家里客厅中央的条几上。
条几的中间放一个带座的镜子,两边各摆一个海海和瓶,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十分的对称和协调,讲究一点儿的在镜子后面再挂一幅中堂,就更高雅了。
条几前面摆一个八仙桌,八仙桌两边各摆一张太师椅,这就构成了客厅家具摆设的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