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广东明清家具的主要产地包括新会和广州。
新会的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在明代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造型优美、用料高贵、比例协调、榫卯奇特、工艺精深着称,深受皇室、官宦和富贵人家的青睐。
广州则是清代广作家具的主要产地。
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口了大量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这使得广州的广作家具在材料上具有充裕的优势。
广作家具的特点包括用料粗大充裕、装饰花纹雕刻深浚、刀法圆熟、磨工精细等。
同时,广作家具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西方建筑雕刻艺术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现代艺术审美价值。
这两个地区的家具制作工艺和风格各有特色,共同推动了广东明清家具的发展和传承。
王鹏在广州待了几天后,在计虎和三狗的陪同下,赶到了新会。
新会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它的红木家具在后世鼎鼎有名。
现在却也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在籍籍无名中等待着机会,虽然破旧,但也掩盖不住他正在勃发的生机。
生活过一世的王鹏,不仅知道新会家具的过去,更知道它后世的辉煌。
宋元崖门海战后,使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随行匠人心怀故主,留在了新会。
也使“苏作”发祥地的古代家具制作技艺和南宋宫廷家具的制作技艺留在了新会,为新会家具的发展留下了世代流传,生生不息的根。
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
为了彰显大明朝物产丰富、贸易繁荣,郑和每次远航时都会满载礼品和各种货物,以作番邦赏赐。
回程时则携带质地坚硬、比重极大的红木,为航船压舱之用,以抵海上的狂风巨浪。但是,郑和没有料到的是,他运回的红木在家具制作上备受青睐。
远走南洋的华侨发现了这个商机,开始经过民间贸易运回大量红木。
新会是沿海地区,早在唐宋时期就是重要的出海口,明朝时海运更趋发达。当时的红木大多从东南亚海运到新会崖门,经银洲湖至潭江江畔的莲塘港上岸,再销往全国各地。
新会当时是全国的红木原材料集散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得此地利之便,新会的匠人们最先得到了这批名贵木材,祖传的家具制作技艺便有了用武之地。
锯齿切割,刨刀打磨,各式精心设计的红木家具逐渐从皇室贵族走进寻常百姓家。
南洋诸国运回的大量的花梨、紫檀等家具原料,促进了明中期以后直至整个清代红木家具的发展,并将中国古代家具数千年的历史推向顶峰。
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成为最先开放通商口岸的地区之一,西方的文化思潮和艺术元素迅速涌入岭南,作为惯饮“头啖汤”的广东人,自然率先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广东的古典家具工匠们也将这些大洋彼岸的新鲜血液融入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