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假如你到津城以后,省城这块儿怎么办?”
“让建宏来负责吧,我带宝辉走。你回去以后让狗剩、建家、秋会、五儿,他们四个上来。”
这四个人都是王鹏的师兄弟,看来师父早有准备。
“师父,你的意思是带他们四个走?”
“让五儿留下帮建宏,狗剩他们三个跟我走。
我想着是尽快在津城打开局面,然后到京城去,最好在三五年内将咱们的摊子铺开来。
如果失去这样的机会,等大家将来都醒悟过来,再打开局面就难了。”
王鹏想了想,今年是78年,再过五年也就是83年,时间足够,不过凡事预则立,及早筹备似乎更从容一些。
“师父,事情也没有你说的那么急,你还要保重身体。”
“我的身体没问题,但是,你的资金怎么样?”
“钱不是问题,如果你过去,我给你带五十万。”
“行,只要资金足,我们就可以大干一场。”
两人走了一会儿,穿过一个小巷,到了钟楼街的正街,师父指着其中的一座三层小楼说道。
“小鹏那就是。”
王鹏知道师父说的是啥,那是那是庆祥和的原址。
当年师父他们家逃走以后,被日本人给强制没收了。后来一个日本人用来经营商店,再后来辗转腾挪不知道转了几手。
政策放宽了以后,房子落实政策返还给了最后一个主家。现在,又被师父买回来了。
这些事,是师父刚才在家里告诉王鹏的。
师父不愧为商人出生,在中午和王鹏交流中,他将自己这段时间做的账本拿出来让王鹏看。
上面记载了这段期间他买的所有物件,什么东西在那儿买的,多少钱,品相和特征如何,估值多少钱,都写的清清楚楚。
就是王鹏原来买的那些东西,他也全部登记造册了,往来账目一清二楚。
而且,他还不断地强迫建宏和宝辉练字,学习记账,现在两人的一手钢笔字比王鹏写的的都好。
师父买的房子,都比王鹏自己买的便宜。
当然,也有院子大小、房间数量多少,质量如何之说,不过价格都被他压得很低。
刚开始没有明白过来,现在走在路上,观察周围做生意的人,王鹏才忽然明白。
自己毕竟带着的后世的眼光,觉得什么东西都是白菜价,可是在当下的人们来看,已经是很贵了。
比如说,一万块在后世,那可能就是一顿饭钱,在当下却是一笔横财,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万块。
因此,让师父出山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
看师父的手笔,也是十分的豪横,是经见过大世面的主儿,而且还会管窥天下,占有先机。
师父拿出钥匙打开门,带着王鹏在房子里一边走,一边回忆着当时屋子的摆设。
可惜的是现在已经人去楼空,面目全非了,只有他这个故主人带着些许的悲伤。
“师父,你安排装修吧,还是将它装修成原来的样子。”
“现在先不急,如果我们的计划实现了。
庆祥和复业的时候,绝对不是原来的样子,它会更辉煌,我们业务会做的更大,货会更全。”
“那是肯定的。”对此王鹏也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跟着师父,王鹏转了一下午的街。
师父买的房子不仅覆盖了钟楼街,还在解放路、柳巷、海子堰都有。
尽管王鹏提前已经知道房子的范围了,一路走了下来还是有点儿腰酸腿困。
可是,师父却不这样。
别看瘸着条腿,容光焕发的,一点儿也没有感到他有累意样子,看来自己的功夫还不到家。
王鹏不由地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