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刘备承压,倚重日深(2 / 2)

我将蔡琰的角色,从单纯的典籍整理者,提升到了凝聚士林人心、主导文化建设、甚至参与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这不仅符合她的才学,更能为主公在政治上提供一种不同于武力和经济的“软实力”支撑,一种可以用来平衡和对抗旧士族影响力的文化力量。

主公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好!好!文武之道,缺一不可!蔡大家乃当世才女,有她主持文教,实乃徐州之幸!子明此虑,深得我心!”

“其三,外结强援,内察隐患,稳固根基!”我回到最核心的安全问题上,“军事布防调整,云长、翼德将军自有安排,昭当全力配合,确保粮草军械无虞。外交方面,与袁绍、孙策等潜在盟友的联络,亦需遣使维持,纵不能立刻得其援手,亦可使其有所顾忌,不敢轻动。而内部……”我的声音沉了下来,“对陈氏父子及其他心怀异志者,玄镜台的监控绝不能放松!但仅凭监控尚显被动。昭以为,当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施以怀柔,安其心;另一方面,则需暗中布局,扶持州内其他中小士族或寒门力量,形成制衡。同时,加快吏治整顿的步伐(虽然上次主公未明确表态,但我必须再次提出),对于那些贪墨腐败、或与陈家勾结过深、证据确凿者,当寻合适时机,果断清除,以儆效尤!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内安外稳。”

听完我这三方面的系统阐述,主公长身而起,激动地在室内踱步。他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任与……倚重!

“子明!子明!”他停下脚步,紧紧握住我的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军事、内政、民生、外交、人才……你竟已思虑得如此周全!且……且将糜家之财、蔡大家之才,都纳入了这盘大棋之中!好!好啊!”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子明,备今日便将话说明!如今这徐州,内忧外患,千头万绪!云长勇武,可为前驱;翼德刚猛,可为后拒;子仲忠义,可安钱粮;公佑勤勉,可理庶务……然,能统筹全局,擘画未来,决断大事者,唯先生一人而已!”

“自今日起,”他加重了语气,几乎是一字一顿,“徐州所有军政要务,除却重大军事决策需与云长、翼德共议外,其余内政、财政、屯田、盐铁、吏治、人才选拔、乃至……对内对外之策略权衡,皆由先生总揽决断!昭可便宜行事!但有所需,徐州上下,莫敢不从!”

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授权!

这几乎是将整个徐州的内政治理权,完全托付给了我!比之前仅仅负责屯田、盐铁,又更进了一大步!这意味着,我将拥有更大的权力去推行我的改革理念,去调动更多的资源,去应对那些潜在的威胁。

但也意味着,我肩上的担子,变得无比沉重!徐州的兴衰荣辱,刘备的基业前途,甚至包括蔡琰、糜贞以及无数追随者的命运,都将与我的每一个决策息息相关!

我能感受到主公那双温厚手掌传递过来的力量和……沉甸甸的托付。我亦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份在乱世中苦苦支撑、渴望找到真正可靠臂膀的疲惫与期盼。

我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和责任感而微微颤抖:“主公如此信重!昭……万死不辞!定竭尽所能,殚精竭虑,辅佐主公,内修政理,外御强敌,开创……属于我等君臣的盛世基业!”

主公亲自将我扶起,眼眶竟有些湿润:“好!好!有先生在,备……无忧矣!”

走出议事厅,望着冬日午后略显苍白的天空,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主公的倚重日深,我在徐州集团中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巩固,而是真正成为了仅次于主公本人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这巨大的权力背后,是同样巨大的责任和风险。我知道,我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无数人的命运。而我与蔡琰、与糜贞之间那原本就复杂的情感纠葛,也必将因为我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增大,而变得更加微妙和……充满变数。她们两人,一个代表着文化与人心,一个代表着经济与实务,都是我稳定和发展徐州不可或缺的助力。如何平衡她们的作用,如何处理与她们的关系,将是我未来面临的又一个重大考验。

但无论如何,箭已上弦,棋已落子。

我,陆昭,将在这片江淮大地上,以主公的信任为基石,以我胸中的智慧为蓝图,以蔡琰、糜贞等人的襄助为羽翼,开始真正大展拳脚,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