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安全转移,密所暂居(1 / 2)

石秀带回的确切消息,如同书房外终于暂时停歇的风雪,让我紧绷了数日的心弦稍稍松弛了一些。人,确实被他们从小沛城破的混乱边缘,“拾”了回来。没有惊动曹军的巡逻队,也避开了那些趁火打劫的溃兵和乱民。整个过程有惊无险,正如石秀一贯的风格——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真章。

但我深知,将人带出小沛,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她安置妥当,确保万无一失。彭城虽在我掌控之下,但曹操大军主力尚在小沛休整,斥候游骑遍布四周,城内亦难免有其耳目。直接将她接入彭城,目标太大,风险太高。

因此,我早已命玄镜台在彭城东南,一处丘陵环抱、人迹罕至之地,准备了一处隐秘的别院。这处别院,外表看去不过是寻常的乡间田庄,甚至有些刻意营造的破败感,四周遍植翠竹与杂木,一条溪流蜿蜒而过,是天然的屏障。但内里,却是我玄镜台在徐州的重要据点之一,防御工事、暗道机关、预警系统一应俱全,驻守人员皆是百里挑一、忠诚可靠的精锐。对外,只称是某富商购置的别业,用以避祸静养,鲜少有人知其底细。

冬月廿九的深夜,一辆不起眼的、带着厚厚车篷的骡车,在数名精干骑士不动声色的护卫下,避开了所有官道和人烟稠密的村落,沿着只有玄镜台内部才知晓的密径,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这处名为“翠云坞”的别院。

车帘掀开,被搀扶下来的,正是那个经历了人生剧变的女子——貂蝉。

她身上裹着一件厚实的、却不甚华丽的斗篷,遮挡了大部分身形,也掩去了那曾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绝世容颜。此刻,那张脸上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疲惫、惊魂未定后的麻木,以及对周遭一切的深深戒备。小沛的火光、厮杀、绝望,以及吕布授首的惨烈,想必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迎接她的是一位年约三十、面容沉静、举止干练的妇人。她是阿兰,玄镜台内部精心挑选并严格训练过的女侍,不仅身手不凡,更擅长照顾人,且嘴巴极严,是负责照料貂蝉起居的不二人选。

“姑娘,一路辛苦了。请随我来,主人已为您备下清静的住所。” 阿兰的声音平和而恭敬,没有一丝谄媚或好奇,只是恰到好处地传递着安全与关怀。

貂蝉默然无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任由阿兰搀扶着,穿过布置了警戒暗哨的庭院,步入一间早已收拾妥当、温暖如春的厢房。

这间厢房,布置得极为雅致,却又不显奢华。一炉上好的银炭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意。床榻上铺着柔软干净的被褥,案几上放着温热的香茗和几样精致却清淡的点心。窗外,风吹竹叶,沙沙作响,与小沛城破时的惊天动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阿兰没有过多打扰,只是细心地为她准备好热水盥洗,又送上干净柔软的替换衣物,便退到外间守候,将空间留给了这位显然需要时间来平复心绪的女子。

我知道,此刻她最需要的不是言语的安慰,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独处的空间。因此,我并未在她抵达的第一时间就去打扰。

直到第二天傍晚,估摸着她经过一夜的休息,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我才在石秀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来到了翠云坞。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我只带了石秀一人,并且换上了一身寻常士子的装束。抵达别院后,我先向负责此地警戒的玄镜台校尉询问了周边情况,确认一切正常,才让阿兰前去通报。

得到允许后,我缓步走入那间厢房。

貂蝉已经起身,换上了一袭素雅的襦裙,虽然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的惊恐与麻木似乎褪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明的平静,或许还夹杂着一丝茫然。她坐在窗边的榻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落在窗外摇曳的竹影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看到是我,眼中闪过一丝微澜,随即起身,微微敛衽,行了一礼:“陆从事。”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但礼数周全,并未因身陷囹圄而失态。

“姑娘不必多礼,请坐。” 我连忙虚扶一下,示意她坐下,自己则在对面的椅子上落座,与她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石秀则如同影子般,侍立在门旁,警惕着四周。

阿兰适时地为我奉上茶水,然后悄然退下。

一时之间,房内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哔剥声,以及窗外隐约的风声。

我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打量了一下她的气色,见她精神尚可,才温和地说道:“姑娘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阿兰她们若有照顾不周之处,尽管告知于我。”

貂蝉捧着茶杯,指尖微微用力,似乎在汲取那份温暖。她轻轻摇头:“陆从事费心了。此处……很清静,阿兰姑娘也照料得很好。”

“那就好。” 我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她略显消瘦的脸庞上,“小沛之事,令人扼腕。姑娘受惊了。如今到了这里,便可安心静养。此地绝对安全,曹孟德的耳目,绝探查不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