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蛛丝马迹:贾诩的“闲棋”与试探(1 / 2)

在那片反常的平静之下,我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将神经绷得更紧。

我相信,贾诩这样的“毒士”,绝不会真正地偃旗息鼓。他必定在暗中活动,布下棋子,进行试探。

只是他的手段,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需要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分析,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蛛丝马迹。

我调动了玄镜台的所有力量,如同撒开一张无形的细网,覆盖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重点关注那些看似与核心政治斗争无关、却又可能隐藏着玄机的“异常”细节。

同时,我也利用自己在尚书台的身份,更加留意那些看似平常的文书往来和人事变动。

渐渐地,一些极其细微、如同“闲棋冷子”般的迹象,开始浮现在我的眼前:

迹象一:尚书台的“档案虫”。

石秀传递回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情报:尚书郎曹(负责管理档案和文书的部门)中,有一位名叫杜远(虚构)的小吏,此人平日里默默无闻,性格内向,唯一的爱好似乎就是整理那些故纸堆。

但最近,石秀安插在尚书台做杂役的线人发现,杜远似乎与凉州军中一位负责管理马匹草料的低级军需官(名叫牛辅,与董卓女婿同名,但可能只是个小人物)过从甚密,两人曾几次在城外僻静的酒肆中秘密会面。

一个掌管档案的小吏,和一个管马料的军需官,这两人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他们秘密会面,所为何事?

难道……贾诩在利用这个不起眼的“档案虫”,查阅某些与军需、后勤、甚至可能是……某些官员过往履历相关的机密档案?

这是否意味着,他在为未来的某种行动(比如分化拉拢、或者抓住把柄)做准备?

迹象二:清谈名士的“座上宾”。

洛阳城中有位颇有名望的民士赵逸,以学问渊博、不问政事、喜好清谈着称,在士人圈子里颇有声望。

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应该与董卓集团格格不入。但玄镜台的情报却显示,这位赵逸先生最近一反常态,竟然数次出入董卓集团核心人物之一、左将军樊稠的府邸,似乎成为了樊稠的座上宾。

樊稠是凉州军的重要将领,勇猛有余,但据说头脑相对简单。

贾诩会不会是在利用这位清谈名士作为中间人,去影响甚至拉拢樊稠?或者,是想通过赵逸在士人中的声望,来散布某些有利于董卓集团(或者有利于贾诩自己)的言论,进行舆论操控?

迹象三:药材市场的“微澜”。

玄镜台在监控城内各大药铺时,发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一种名叫“断续”的药材,最近的销量出现了小幅度的、不正常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