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暂避风波:才女府邸的庇护(2 / 2)

蔡琰听着我的叙述,脸色微微发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没有追问细节,而是立刻做出了判断:“此地虽是客栈,但家父薄有微名,寻常宵小或不敢轻易滋扰。只是……终究人多眼杂,并非长久之计。”

她沉吟片刻,果断道:“这样,客栈后院还有一间平日堆放杂物的独立小屋,颇为僻静,也少有人去。我这就去收拾一下,你先在那里暂避。我会对外宣称,是家父一位远方来的学生借住,应能掩人耳目。”

她的冷静和果决,让我心中稍安。在这危难时刻,她非但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第一时间为我考虑周全,这份情谊,远非寻常。

“多谢姑娘!”我感激地说道,声音有些沙哑。“你我之间,何须言谢。”

蔡琰轻轻摇了摇头,目光落在我湿漉漉、沾满泥污的衣袍上,又注意到我手腕处似乎在逃亡中被树枝划破的血痕,眉头蹙得更紧了:“你先在此稍候,我去取些干净衣物和伤药来。”

她转身匆匆进了屋。不一会儿,便拿着一套干净的男子衣袍(想必是蔡邕先生的旧衣)、一卷干净的布巾和一小罐伤药走了出来。

“快去把湿衣服换下,免得着凉。伤口也要处理一下。”她将东西递给我,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我依言去那间临时收拾出来的杂物小屋换衣服、处理伤口。小屋虽然简陋,但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点上了一盏小油灯,驱散了些许阴冷。

当我换上那身虽然宽大、但干净温暖的衣袍走出来时,蔡琰已经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喝点姜汤驱驱寒吧。”她将碗递给我,灯光映照在她关切的脸庞上,柔和而温暖。我接过热汤,暖意从手心一直蔓延到心底。

在这逃亡的惊魂之夜,这份来自她的关怀与庇护,如同寒冬里的一炉炭火,驱散了我心中的恐惧和孤寂。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地坐在石桌旁。夜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是共患难的紧张,也是一种无声流淌的默契与情愫。

“陆书佐,”最终还是蔡琰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你带来的麻烦,远超我的想象。但你所追寻的真相,或许也关系到这颍川,乃至天下的安危。既然你信我,我便不会置身事外。”

她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我:“只是,你务必答应我,万事以保全自身为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切不可再逞匹夫之勇。”

我看着她眼中那真挚的担忧和信任,心中百感交集。我知道,从我踏入这个小院寻求庇护的那一刻起,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再仅仅是查案的伙伴。

在这乱世的风雨飘摇中,我们成为了彼此可以倚靠的、为数不多的微光。

“姑娘放心,”我郑重地点头,“在下明白。只是……我从那险地,带回了一样东西,或许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但我百思不得其解,还需要……借助姑娘的智慧。”

我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个在水底获得的、被淤泥包裹的油布小包。我知道,接下来的破译之路将异常艰难,但有她在身边,我不再感到孤单。

这间僻静的小院,暂时成为了我在惊涛骇浪中的避风港。而身旁的这位才女,则是我在这场智力与勇气的较量中,最可信赖的盟友与……心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