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高明楼一见两人吵了起来,把他们拉到了屋里!(2 / 2)

事已至此,着急也没有用,大家看着高明楼胸有成竹,只有在外面等。

实际上,高玉智和高明楼商量过了,对于马建国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必须前后夹击,才会让他服软。

孩子们都放学了,高加林二妈给孩子们手里塞糖块,孩子们看到客人在家,像小鸟一样在门外跑,单等着大人叫吃饭。

马晓秋和马晓冬也下了班,过来和客人打招呼,高加林二妈见马家的兄弟都聚齐了,担心老高的臭脾气万一和马建国动起手,马家的孩子们会不饶。她没心听马婶拉话,两只眼睛不时看着那两扇关着的门,这两个人也真是,快半个钟头了,里面到底是啥情况也不知道。

男人打架分四层,高明楼处理村里的事情多了,见怪不怪。

第一种情况,讲理讲不通,就吵;吵架只要不带脏字,不骂人,就打不起来,这是处在抬杠层次;

第二种情况,急赤白脸带粗话,这是对骂,一个人骂,另一个也骂,基本就是斗嘴,也打不起来;

第三种是一个人骂,另一个不骂,这叫人狠话不多,不骂的就会拿住对方的短处,大概率要动手,让骂人的长长记性,于是两个人就会动起手来,身强体壮占便宜;

第四种情况就是,旁观的起哄,本来屁大的事儿,男人为了面子,被戳轰的动起手,直到大个头破血流。

像刚才马建国和高玉智的情况,就是抬杠阶段,加上两个人的身份,在小辈人面前也不会出丑,由此高明楼判断打不起来,何况他及时出手把二人拉进屋去。

高明楼关上门后,高玉智看马建国脑门上青筋突了出来,害怕他犯病,掏出烟说开软话:“建国哥,要是你生兄弟的气,你就打我一顿,俗话说,哥打兄弟天经地义,我保准一动不动。”

两人吵架说的话,都是心里话,情绪上虽然激动,咋说都在理上。马建国知道背后是高明楼在捣鬼,他心里向着高加林,这高玉智也是懂事的人,真是换了乡里的其他人,反正是闺女已经过去了,谁还大兜小兜提了礼物来自讨没趣。

这毕竟是在自己家,再怎么说,一大家子都在外面等着呢。马建国见高玉智调门也低了下来,就说道:“你这二爸当的,你这脾气跟我一个样,肚里藏不住。你别忘了,你既然认我这个哥,还有句俗话,兄弟打哥,打死去火。”

两人火气都降了下来,开始掏心掏肺拉话,高玉智就把自己当兵的事情讲给马建国听。

高玉智从一个养猪的,到团级干部,立了很多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外国的军队是啥样他也知道。无论是眼界,还是阅历,让马建国这个只到过青海的人羡慕不已。

媳妇们把饭已经做好了,小孩子在院子里喊饿,听到小孙女的声音,马建国和高玉智拉开门走了出来。

高加林二妈的心才放到肚里,“建国哥,我家的没惹你生气吧?”

“生啥气,都是喜事,他这二爸当的优秀,你这二妈也十分合格,这是加林的福气,也是玉芳的福气,国庆节前后,让孩子们的事办妥,到时候还得你们操心呐。”

高明楼说:“还是玉智面子大,我提了几回建国就不接腔,下面是不是该喝酒了?都等的急躁了。”

马家很讲究,菜都是双份儿,喝酒的凉菜热菜都是大盘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