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变法”二字,景莱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一般,变得异常兴奋。只见他搓搓手然后说道:“嘿,你可不知道啊,我对变法之事那可是相当热衷呢!
想当年王相公推行变法之时,我虽然官职卑微,但也是出了一份绵薄之力的哟!
只可惜那时我的官位尚低,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今官家您有意推动变法,不知具体打算如何施行呢?”
宋锦文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其实变法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要做到少有所学,让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老有所养,使得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孤寡贫残之人不至于受冻挨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青壮年们皆能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寒门子弟亦有出头之日,不再因出身贫寒而被埋没;就连农民家庭里的孩子也要有机会识字读书。”
听完这番话,景莱先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但紧接着又长叹一口气,面露愁容地问道:“唉,官家所说的确是我们所期望达成的美好结果。只是这中间的过程该当如何操作呢?毕竟想要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并非易事啊!”
面对景莱的疑问,宋锦文却是显得成竹在胸。他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有条不紊地阐述道:“首先,我们需要大力建设官学。
我计划建立的学校可不单单只是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还要注重培养算学、律法、书画以及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并且,每一个县都必须设立一所这样的官学,以便广泛地培育各类优秀人才。
此外,对于那些学业出众的学生,朝廷将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以激励他们勤奋向学。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又可为国家的发展输送大量有用之才。”
景莱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望着那位正滔滔不绝讲述着宏伟计划的皇帝,忍不住压低声音嘀咕道:“官家啊,您瞧瞧这要兴办如此众多的学校,那得耗费多少银子啊!
下官我身为户部尚书,就算给我装上一对金胳膊、两条银大腿,再安上一双宝石做的眼睛,然后将我大卸八块拿去卖掉,恐怕也凑不出这笔巨款呐!”
站在一旁的宋锦文轻轻拍了拍景莱的肩膀,微笑着安慰他道:“莫急莫急,我心中自然有数。关于钱财方面嘛,依朕之见,最为妥当的办法便是开源节流。
就拿丝绸、酒水、茶叶、肉类以及河鲜等物品来说吧,可以适当地提高它们的赋税比例。
毕竟这些玩意儿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消费得起,即便物价略微上涨些许,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况且,朕也不会肆意妄为地大幅加价。”
然而,景莱脸上的忧虑之色并未因此减轻半分,仍然眉头紧锁,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