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道馆(1 / 2)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浑浑噩噩,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好在李文长父子对我照顾有加,一直尽心尽力照顾我的身体,提醒我张九爷虽然不在了,但翠屏山老君观重修还得进行下去,毕竟这是九爷最大的心愿。

这件事总算让我振作了几分,我把悲伤藏在心底,亲自参与到重修的劳作中,用了好几个月总算大功告成,勉强算是可以告慰九爷在天之灵了。

算算时间,我出来已经半年有余,既然老君观重修完毕,以后我可以长期在这里修行。不过在此之前,必须把地搫的事情完全解决了。

经过这一次事情,我深深明白自己道法和心性上,都还差些火候,要想解决地搫的问题,必须先磨炼几年才行。

我准备先回老家一趟,毕竟家中爷爷和父母都还健在,回去可以陪伴一段时间,而且也可以趁机磨炼道法,为将来给九爷报仇做好准备。

出来的时候是盛夏,回去时已是深冬,我告别李文长父子,买了一张回老家的车票,默默一个人上了火车。

想起当初来时还有九爷作伴,一路奇遇也是多姿多彩,不想如今一个人落魄而回,心中难免郁郁。

回到家中之后,我将九爷的事情告诉了爷爷,爷爷听说后也是悲痛不已,毕竟这么多年相处,两位老人早就处成了一家人,如今突然一朝黄泉路上分别,怎不让人伤心?

爷爷吩咐我在家中摆下张九爷的灵位,带领我们全家,亲自祭拜一番,以寄哀思,又让我立下张九爷的长生牌位在家中,以后每逢初一十五,家中都要上香致祭。

我把这些事情一一办好,又将张九爷的遗物整理一番,大多是一些他寻常的衣物,还有一些法器和书籍,其中有几本我从小就翻学得非常熟练,什么《太上九要心吟妙经》《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珠宫玉历》等等。

这些书籍存世的有好几个版本,但张九爷这些乃是老君观代代传下来的古籍,并非仿本,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事情过了好几个月,现在看到这些东西,仍然难免睹物思人。我将书籍法器之类小心收好,打算将来带到老君观传承下去。

张九爷不在了,但老君观的香火不能断在我的手里。我打算在家陪家人一段时间后,还是返回老君观,潜心修行才是。

我把大致想法和家人说了一下,我爷爷沉默了一会没有开口,我妈却有点不乐意了。

她向来是直来直去的性子,当即就皱眉道“你说传承张九爷的道法,咱没意见,毕竟你是他的徒弟,他还救了你的小命。可你不能野鸡钻灶膛只顾一头啊!你可是家中独苗,怎么滴也得先成了家,把咱陈家的香火传下去才行啊?”

那个年代,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是非常深厚的,我妈一边说,一边狠狠瞪了一眼一旁的我爹,意思是让他也劝劝我。

我爹为难的瞅了我一眼,脸上勉强挤出几分笑意“那个狗娃,张九爷对你恩情重,这个咱家都知道。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论情论理,也该先成家,后立业嘛!”

其实那个年代,大多数父母,尤其农村的,都把传后这事看得非常重,这种思想,其实是几千年中国家族文化的延续,你说迂腐也好,保守也罢,其实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只是当时我并不懂这些,一心只想着张九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