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论文里的催化剂(1 / 2)

镇政府三号会议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陈凡的指尖在投影仪遥控器上停顿了半秒。屏幕上的光谱分析图突然被放大,蓝色曲线在某个波峰处突兀地隆起。\"这是省农科院最新检测结果。\"他的激光笔红点停在坐标轴数字上,\"三年前实验田的土壤改良剂里,检测出非常规的纳米级缓释材料。\"

农业局的老林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我记得王立民副主任去年在《农业材料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他的话被突然推开的门打断,技术员小吴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额角的汗珠在日光灯下亮晶晶的。

\"查到了!\"小吴的U盘插进主机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王主任论文里提到的控释载体分子式,和检测样本的相似度98.7%。\"会议室突然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的蝉鸣裹挟着八月的热浪涌入房间。

陈凡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洇出个墨点,他伸手去够茶杯时,袖口蹭到了桌角的档案袋。泛黄的论文复印件滑出来,某页脚注里标注的实验数据来源单位,赫然写着\"昌隆农业科技研究院\"——正是当年智慧农业项目的技术合作方。

暴雨后的草莓大棚泛着土腥气,陈凡的雨靴陷进垄沟的淤泥里。农技员小张举着土壤检测仪,液晶屏突然跳出一串红色数值:\"陈书记,这片的微量元素浓度异常!\"他的取样铲挖到块板结的土块,断面呈现出特殊的晶体结构。

技术员老杨蹲下身,镊子尖挑起土块里的银色颗粒:\"这是纳米控释材料残留。\"他的便携式光谱仪亮起绿灯,\"和论文里描述的多孔结构完全吻合。\"陈凡打开电子记事本记录数据,余光瞥见远处隔离网外一闪而过的白色实验服——实习生小周的防护靴边缘,沾着和垄沟里相似的褐色泥浆。

\"陈书记!\"大棚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项目办的小李举着平板电脑跑来,\"您要的2019年项目中期评估报告。\"陈凡滑动屏幕时,某页加密附件突然跳出串代码:wL0615。

专项核查组的临时办公室里飘着淡淡的墨香,陈凡将加密硬盘接入电脑:\"这是王立民参与的所有科研项目资料。\"他调出三维数据模型,\"每次田间实验数据都与理论模型存在系统性偏差。\"

核查组长老郑的触控笔在电子档案上划动:\"省科技厅备案显示,王立民参与的五个示范项目,技术方案均来自昌隆研究院。\"他的助手调出设备日志,全息投影中浮现出个异常波形——某次夜间自动灌溉系统的电流波动,与材料缓释周期完全同步。

窗外的乌云压得更低了,办公室的智能灯光自动调高了亮度。陈凡注意到老郑的茶杯底座印着某科研论坛的标识,与王立民办公室资料柜里的纪念品属于同个系列。这个发现让他操作平板的手指顿了顿,加密文档的传输进度条在此时跳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