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茶田初探(1 / 2)

河湾镇党政大楼的晨会刚散,陈凡的皮鞋底还沾着走廊里未干的水渍。他翻开笔记本,首页夹着县委组织部的调任文件,第二页是手写的河湾镇基本情况——这是昨夜熬到凌晨两点整理的。窗外的老樟树上,两只灰雀扑棱棱飞过,翅膀在玻璃上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

\"陈书记,这是万亩茶园项目的进度表。\"农业办主任周海平递来文件夹,袖口蹭到了陈凡的陶瓷杯,在文件边缘留下一道浅褐色的茶渍。陈凡注意到\"东岗坡片区\"一栏的验收日期被红笔反复涂改,最后定在三天后的5月18日。

他合上文件夹时,一张泛黄的技术参数表从夹层滑落。拾起细看,检测单位写着\"省农科院土壤研究所\",数据栏的墨水洇开了些,但\"ph值异常\"的批注仍清晰可辨。日期是2017年4月15日,比项目立项早了八个月。

\"周主任,东岗坡的土壤改良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吗?\"陈凡用钢笔尖轻点参数表上的项目名称。周海平调整了下眼镜:\"是省农科院和地质大学的联合团队,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

走廊里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党政办的小王探进半个身子:\"陈书记,青云镇乡村振兴办的李副主任来了,说是关于跨镇农业协作的事。\"陈凡手中的钢笔在文件上顿出个墨点,想起半个月前在全县乡村振兴推进会上,李婷作为典型发言人的样子——她穿着浅灰色西装套裙,发言时引用的农业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李婷抱着档案盒进来时,带进一阵淡淡的金银花香。她的黑色高跟鞋在瓷砖地上敲出利落的节奏,却在看见陈凡桌上摊开的茶园规划图时缓了半步。\"陈副书记,这是青云镇特色农业的案例汇编。\"她将档案盒放在会客椅上,盒盖上\"生态示范项目\"的烫金字有些剥落。

陈凡起身倒茶时,注意到她携带的便携式检测仪型号是最新型号。\"你们镇的有机种植模式很有借鉴意义。\"他翻开案例汇编,发现扉页夹着张便签,上面是李婷工整的小楷:\"东岗坡灌溉系统数据异常,建议重新采样。\"

\"听说河湾镇的茶园要创省级生态示范区?\"李婷端起茶杯,热气氤氲中她的眼镜片蒙上白雾,\"我们镇去年申报时,土壤元素分析反复核验了三个月。\"她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把手,那是农校实习时留下的职业习惯。

窗外的日头爬上飞檐,陈凡抓起挂在门后的草帽:\"去东岗坡看看?\"李婷从手提包里取出折叠式遮阳帽,帽檐上别着枚农技站徽章。经过党政办时,正在整理档案的小赵抬起头,目光追着两人的背影直到楼梯转角。

东岗坡的茶田像块巨大的翡翠嵌在山坳里,陈凡蹲下身抓起把土,指尖传来黏腻的触感。李婷从工具包掏出便携式光谱仪,显示屏上的波形剧烈跳动。\"元素谱系异常。\"她将数据导入笔记本,手机壳背面贴着张便签,上面是陈凡两年前写的土壤改良建议。

茶农老吴扛着锄头从垄间走来,解放鞋上沾着蓝绿色的泥块。\"领导,这季的茶芽长斑哩。\"他摊开的手掌上躺着几颗发黑的芽尖。李婷用镊子夹起芽尖装进密封袋,动作间露出衬衫袖口的线头——这是她常年下乡调研的工作服。

\"这片的灌溉水源在哪?\"陈凡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输水管。老吴的锄头柄在地上画出歪扭的线路:\"从青石涧引的水,不过这两年管子老渗漏......\"话没说完,李婷已经循着水渍痕迹往坡下走,裙摆扫过茶树枝桠,惊飞几只采蜜的菜粉蝶。

青石涧的输水管锈迹斑斑,李婷用地质锤轻敲管壁,沉闷的回声里夹杂着液体晃动的轻响。她正要俯身查看接缝处,突然被陈凡拽住胳膊往后拉。哗啦一声,一截腐锈的管壁脱落,蓝绿色的液体汩汩涌出,在碎石滩上汇成细流。

\"小心。\"陈凡松开手时,发现李婷的小臂有道新添的擦伤。李婷却顾不上这些,忙着用真空采样器取样:\"这成分......像是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矿物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