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据背后的真相(1 / 2)

陈凡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了五秒钟,光标在\"青岩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标题下不断闪烁。窗外蝉鸣刺耳,镇政府大院里的老槐树在热浪中纹丝不动,树荫里停着的黑色奥迪A6落满槐花——那是县纪委巡查组的公务车。

李婷端着搪瓷缸推门进来,茉莉花香混着打印机的油墨味在档案室弥漫。她将泛黄的《青岩镇志》摊在桌上,1998年的灾情记录页夹着张黑白照片:溃堤的河道旁,青年崔书记正在搬运沙袋,身后站着穿的确良衬衫的王德发。

\"石材厂十年纳税记录有问题。\"李婷的钢笔尖点在2016年的数据栏,\"洪灾年利润反而增长30%,这不合理。\"她翻出防汛物资采购单,\"同年王德发采购的编织袋,供应商是‘永利建材’,而石材厂控股的子公司叫‘永利矿业’。\"

陈凡感觉后颈渗出汗珠。他想起三天前在崔书记病房外偷听到的对话:\"...审计报告要压住,等旅游项目批下来...\"当时王德发的金利来皮鞋在走廊地毯上碾出深深的痕迹。

电脑突然弹出邮件提醒,省交通厅回复了道路改造立项申请。陈凡盯着\"原则同意\"四个字,视线下移到配套资金比例时瞳孔骤缩——县财政要求镇里承担的比例比标准高出8个百分点。

\"这是要逼我们放弃。\"陈凡把鼠标摔在桌上,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李婷凑近屏幕时发丝扫过他手背,带着淡淡的中药味:\"县财政局长是王德发姐夫,他们卡着石材厂的环保整改金。\"

闷雷在天际滚动,陈凡抓起雨伞冲进暴雨。他要去见五叔公的孙子李小山,那个在抢险时主动帮忙的少年,现在正在镇网吧当网管。雨水打在伞面上噼啪作响,路过石材厂时,他看见满载荒料的重卡碾过新铺的柏油路,裂缝里渗出的泥浆像丑陋的伤疤。

网吧包厢里,李小山正在调试直播设备。这个曾持刀威胁陈凡的少年,如今穿着印有\"乡村振兴\"的文化衫,屏幕上跳动着《县域电商运营教程》的课件。\"陈干部,\"他挠着染成栗色的头发,\"你上次说的网店资质,俺找到代办公司了。\"

陈凡的注意力被电脑旁的检测报告吸引。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腰磨沟井水的重金属含量,铅指标超标三倍的数值用红笔重重圈出。\"这是五叔公留下的?\"他声音发颤,\"什么时候取的样?\"

\"去年矿难前。\"李小山切换出隐藏文件夹,监控视频显示夜间偷排的污水管,\"俺用无人机拍的,他们每周三凌晨排污。\"视频进度条经过02:15时,陈凡看见王德发的越野车驶入厂区。

暴雨冲刷着镇政府大院。陈凡浑身湿透地撞开会议室的门,巡查组组长正在翻阅防汛台账。戴金丝眼镜的组长抬起眼皮:\"小陈同志,有人反映你越权调查企业隐私。\"

\"这是涉及公共安全的证据!\"陈凡将U盘拍在桌上,水珠顺着下巴滴在巡查组带来的《廉政承诺书》上。李婷突然推着档案车进来,车轱辘在寂静中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2016年防汛专款支出明细。\"她把装订成册的资料放在组长面前,\"王德发副镇长签字批准的十二项采购,有九项供应商与石材厂关联企业重合。\"她翻开标红的那页,\"同年永利建材的注册地址,正是石材厂仓库。\"

巡查组的钢笔尖在纸面划出深深的沟痕。陈凡注意到组长的手表是江诗丹顿传承系列,这与他朴素的夹克衫格格不入。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大,夹杂着重型卡车的轰鸣。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组长合上资料时,腕表折射的光斑掠过墙上的廉政标语,\"但改革要考虑地方经济大局。\"他指着窗外冒雨作业的石材厂,\"那可是县里的纳税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