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府院内的梧桐树枝头挂着的防汛宣传横幅被晒得褪成粉白色。陈凡的钢笔尖在灾后重建方案上洇出墨团,\"赵氏土方工程有限公司\"的字样在施工方名录里格外刺眼。窗外传来砂石车的轰鸣,三辆满载碎石的卡车碾过晒软的柏油路,车尾扬起的粉尘扑在玻璃上,模糊了公示栏里\"阳光政务\"的鎏金大字。
\"重建资金缺口至少八十万!\"财政所长老孙的茶杯重重磕在会议桌上,搪瓷杯盖跳起来又落下,\"县里拨的应急款只够修三分之一的冲毁道路。\"
陈凡翻动着手里的受灾统计表,红笔圈出的数字像灼烫的炭火:全乡损毁房屋47间,农田绝收面积达1800亩。他的目光扫过施工预算明细,河道清淤的单价比市场价高出20%,而赵氏土方的中标通知书上赫然盖着县水利局的公章。
\"先把安置点的板房搭建起来。\"乡长的手指在规划图上敲了敲,\"陈凡负责协调建材运输,李婷带人去核实受灾户补偿资格。\"
散会时,民政所长突然拽住陈凡的袖口:\"上次那批过期饼干......能不能从救灾物资损耗里核销?\"
后山养鸡场的铁丝网在烈日下泛着银光,陈凡蹲在冲毁的排水渠旁,指尖捻起把发黑的混凝土碎块。技术员小吴的检测报告在裤袋里窸窣作响,那些本该达到c25标准的建材,实际强度连c15都够不上。
\"陈干事!\"养殖户老周扛着铁锹跑来,解放鞋上沾满鸡粪,\"赵老板的人说要征用我们复垦的土地当临时料场!\"
二十几个村民正围在挖掘机前,戴金链子的工头挥舞着征地补偿协议:\"每平米十五块,不签的就按妨碍施工处理!\"陈凡摸出手机调出土地管理法条文,屏幕上的法律条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临时用地补偿标准不得低于青苗费的1.5倍,你们这是拦路抢劫!\"
推搡间,李婷骑着电动车冲进人群,车筐里的档案袋摔在地上。泛黄的图纸铺展开来——那是十年前的土地确权底档,明确标注着这片坡地属于村集体林地。
乡信访办的吊扇徒劳地搅动着燥热的空气,三十七封举报信在陈凡桌上堆成小山。有村民用歪扭的字迹控诉救灾粮短斤少两,有养殖户按着红手印指证施工队强毁青苗,还有封匿名信详细列举了赵氏土方近五年在全县中的标段信息。
\"陈干事,县纪委的回函!\"文书小赵气喘吁吁地撞开门,牛皮纸信封上的火漆印已经开裂。陈凡抽出公函时带出张便签,上面只有打印的宋体小字:\"证据链不完整,暂不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