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众矢之地(1 / 2)

薛宅

薛老家主坐在椅子上,看了眼小报和陈反贼的画像,揉了揉眼睛:“你说是不是他?”

薛明远点点头:“我打听过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就闹得几个郡都不消停,而且那打法跟打西奉时一样,带着人到处跑,打到哪吃到哪。照他这样折腾下去,前头也得乱。”

“这一下……如果只有个百八十人,兴许就招安了,偏偏起来就不少人,抢了军所,杀了官府那么多人,甚至还带着地方官造反。”

薛老家主叹息一声:“这种时候,朝廷不可能招安,派兵镇压,扬一扬威的确没错,没想到领头的是他,军威没扬,反又丢了脸。”

薛明远问道:“父亲,我们现在怎么做?”

“你可真是大胆啊。”

薛明远笑了笑:“父亲您就别假正经的了,您要是没点心思,您叫我来干嘛?”

“计划可以提前了。”薛老家主道:“这是个好机会。”

朝廷这头羊昏了头,不是往坑里跳,就是往墙上撞,自个儿弄得头破血流,还带着大伙儿一块儿生不如死。

若能有个豪杰将这朝堂改天换日,把这片烂摊子收拾了,想来会是一番新景象。

可大景再经不起风波,若谁人有如此念头,不仅难以成事,反而还会沦为众矢之地,免不了被大伙儿口诛笔伐。

无论哪朝哪代,朝廷都能随随便便被人反了,那只能证明其已彻底失了臣民心,收不上来钱粮,握不住兵马,最后轰然而倒,被分而食之。

先前朝廷虽昏,可到底是一方天地,兵马,钱粮掐的稳,这便是天大的底气,旁人若想靠造反来改朝换代,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

又因着北边那些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糟心事儿,大景上下无一不对招人恨之入骨,反贼若是被扣个北招奸细的帽子,更得被一人一口唾沫淹死。

他家虽莫名其妙成了广河以南的景土首富,可说难听点不过只是有几个钱罢了。

钱再多,多不过朝廷去。

钱太多,其实守不住。

哪日朝廷饿了,想杀肥羊,不过弹指一挥,他这富商就得慷慨解囊。

可那御殿之上,多少衣冠禽兽郎,他不甘心。

他薛家的钱再多,上去了也得被席卷一空。

这钱,应当更有意义。

“真让他们折腾下去,把大景折腾没了,那帮疯子过来了,就先得要了咱们的命,与其便宜北边那帮狗,不如换成刀枪砍他们!”

薛老家主说着,忽然想起几昔年,有位故人乘船北渡时,请他吃的最后一顿饭。

“此去能归吗?”

那人说:“能否归来,此时也非我能左右。”

“如今舍城失地,谁也不想,可你去,不过是平白搭上性命。”他为他碗里夹了一筷子菜:“要不还是别去了吧,我其实挺舍不得你的。”

“有些事,得去做。”

他有些想笑:“御史台那么多人都没辙,你去……你觉得你去了能劝得动?”

“是啊……”

那人说:“上面要是真听两句劝,也不至于此啊……”

“那就不去了吧,你都这岁数了,折腾啥呀。”他继续劝:“你要是真去那边了,得让多少学子寒心啊……”

“可总得有人去吧。”

那人望着北边:“你说的对,我若真去了,确实会有人寒心,可物极必反,心寒透了,会不会有人想力挽狂澜,救救这脚下众生?”

“这是什么逻辑?”他恍然大悟,却觉得更好笑了:“你去那边,一堆文人寒了心,大景只会亡得更快。”

那人说:“若去一个我,大景就亡了,那只能证明,是它气数已尽,怨不得旁人。”

他叹息一声:“你说的物极必反,不过是一厢情愿,力挽狂澜……何其之难。”

“难的人,会在最难的时候,想做难的事,我所言,乍一听像是虚妄。”

那人将杯中的酒水倒入湖中,激起涟漪点点:“可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千万万人中,但有一人生念,便是万民之福,社稷之福。”

“我大景男儿不是北边那帮混账口中的羊羔儿,他们可以拿起刀和敌人拼杀,他们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扞卫家乡。”

“我大景文人也有傲骨脊梁,文人从不迂腐,我相信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