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督导组现场办公,初见董雨辉((2 / 2)

可现在听他这个口风,好像不是那个意思!</p>

这位貌似是来求助的啊!</p>

“沈组长,我刚刚说了,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鑫东方一直都是一家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只要是国家需要,我于敏洪个人也好,鑫东方整个企业也罢,都坚决服从国家的安排。”</p>

于敏洪大义凛然的说道。</p>

都到了这个份上,他又不傻,当然要把话说的漂漂亮亮。</p>

沈飞笑了起来,便把自己希望通过鑫东方的直播间来推广云冈石窟的事情,对于敏洪说了一遍,最后沈飞笑着说道:“说实话,网络上的主播很多,但我觉得,鑫东方可能最符合我心中的要求,董雨辉老师,也是我最愿意信任的主播。”</p>

听到沈飞的这番话,鑫东方的所有人都愣住了。</p>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原来竟然是这么一回事。</p>

孙冬旭和于敏洪两个人甚至还对视了一眼,心中都忍不住一阵好笑,两个人之前还猜测了一堆,闹了半天这位沈组长是因为这个要见于敏洪的。</p>

“没问题。”</p>

于敏洪直接替董雨辉答应下来,笑着对沈飞说道:“沈组长放心,我们鑫东方这边肯定全力配合督导组。”</p>

这是实话。</p>

虽然这属于是半公益的事情,没什么利润,但对于鑫东方和董雨辉本人来说好处实在是太多了。</p>

首先就是名。</p>

用公益的方式帮助晋省宣传云冈石窟,而且还是在国家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规范督导组的请求下,单单是这个名义,就已经让鑫东方和董雨辉立于不败之地。</p>

网络上肯定不会有人诟病他们,而且还得大肆报道,这种宣传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p>

要知道。</p>

平日里那些记者们一个个眼高于顶,想要他们给写报道宣传鑫东方,还得求爷爷告奶奶。</p>

而现在。</p>

估计各个官方媒体都得主动报道鑫东方和董雨辉的义举了。</p>

这简直就是免费的广告!</p>

“我这边也没问题。”</p>

董雨辉笑着说道:“沈组长您放心,我肯定全力配合。”</p>

听到他们的话,沈飞笑了笑道:“那好,回头具体的情况,我让李处长跟你们联系,咱们准备一下,这几天我们就出发去晋省那边。”</p>

“没问题。”</p>

于敏洪直接点头答应道:“我们这边用不用提前发布一些消息,算是做个预热宣传?”</p>

“需要么?”</p>

沈飞有些诧异,随后看向董雨辉:“董老师你觉得呢?我不太懂直播这方面的东西。”</p>

“这个,沈组长,我们如果直播的话,这样提前宣传,是可以聚拢人气的,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进入直播间观看。”</p>

董雨辉也看出来了,这位沈组长貌似真的不懂直播,便对他解释了起来。</p>

“可以。”</p>

沈飞想了想说道:“这样,我来个现场办公吧。’</p>

大家都有些疑惑,沈飞笑了笑便拿出电话,拨通了之前冯芳留给自己的号码,打开了免提。</p>

很快。</p>

电话被接通了。</p>

“沈组长,您好。”</p>

电话那边,冯芳的声音响起,很显然是有些惊讶的。</p>

“冯处长,我现在在鑫东方公司,打算请他们去晋省,由董雨辉老师为你们云冈石窟做宣传,你看可以么?”</p>

沈飞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p>

“太好了,这,这太好了啊。”</p>

冯芳顿时惊喜交加,可随后又说道:“但,但我们经费不足啊。”</p>

这是实话。</p>

文旅局本来就是个清水衙门,云冈石窟这些年旅游的游客也不多,实在是没什么钱。</p>

东方甄选的董雨辉现在很有名气,请他们给云冈石窟宣传做广告,这个钱肯定是不少的。</p>

所以冯芳第一反应,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p>

“哈哈,冯处长您好,我是于敏洪。”</p>

于敏洪这时候笑着开口说道:“您不用考虑经费的问题,这一次我们鑫东方集团是免费为云冈石窟进行宣传的,主要是为了响应督导组的号召,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p>

既然要送人情,那就利益最大化。</p>

这种时候,当然要把督导组摆在最前面了。</p>

沈飞也有些意外,倒是没想到,这个于敏洪竟然这么会做人。</p>

他居然真的不要钱!</p>

电话那边的冯芳,顿时激动不已,连声道:“谢谢,谢谢您了,太谢谢您了,感谢督导组,感谢组织关怀。”</p>

很显然。</p>

她是真的非常激动。</p>

沈飞这边笑了笑,开口说道:“冯处长,督导组这边会协调国家文化旅游管理总局和其他部门,这几天我们就会跟鑫东方的老师们一起过去,你们晋省那边,我也会让人发文件的。”</p>

“谢谢您,真的太谢谢您了,沈组长。”</p>

冯芳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谢了。</p>

沈飞笑了笑,告诉冯芳,一会把她的电话留给鑫东方这边,到时候他们两边自己协调。</p>

冯芳自然是千恩万谢的答应下来。</p>

放下电话,沈飞看向于敏洪:“于老板果然是位有责任的企业家,谢谢了。”</p>

这是心里话。</p>

从沈飞的角度来说,鑫东方的这个行为,真的是非常有责任感的。</p>

“您太客气了,沈组长。”</p>

于敏洪笑着说道:“鑫东方一直想要回馈社会,感谢督导组给了我们机会。”</p>

看着他,沈飞不由得感慨,这家伙果然是个聪明人啊!</p>

这是心里话。</p>

于敏洪一直都是个非常聪明的人。</p>

想当年,老朋友汪强回国,对于敏洪说道:“老于,如果有一天我要超过你了,你还会像今天这样欢迎我回来吗?”</p>

于敏洪顿了顿说:“我回来就是让你们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p>

汪强这才决定跟着他干,毕竟在那之前,汪强在米国的年薪可是八十万美金的。</p>

而于敏洪说话算话,他想出了一种激发大家干劲的办法:大包干。</p>

就像农村承包土地一样,每个人承包一项业务,这项业务获得的大部分利益都归承包人。</p>

当然,不能把原有的考试培训的业务分给汪强和徐晓平,这样每个人分不了多少钱,不如开辟新业务,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p>

汪强负责的新业务是口语教学,由于以前鑫东方没有这项业务,第一期只招到了十几个学生。但汪强的讲课能力确实强悍,学生们口口相传,学生就越招越多,他的口语班一度达到了每期五六百名学生。</p>

而徐晓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和移民咨询的业务,正好鑫东方出国培训的业务做的很好,能为徐晓平的业务引流。</p>

那时候正好是出国的高潮时期,徐晓平踩中了风口,赚钱像龙卷风一样快。</p>

他形容自己的钱多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于敏洪也没想着多拿他一分钱。</p>

千禧年之后,鑫东方内部竟然制造了一群二三十岁的百万富翁。</p>

当然,矛盾自然也出现了。</p>

于敏洪以前是家族企业,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戚,姐夫啊母亲这些人,他们又拉来了各自的亲戚,在内部形成了家族派系。</p>

这就变得很复杂,于敏洪的亲戚认为这是我们家买卖,不服从管理。</p>

汪强和徐晓平当然也不服亲戚的管理,但也不敢得罪他们。</p>

两边都憋着气,看对方不顺眼。</p>

终于有一天,汪强和徐晓平忍不了了,他们告诉于敏洪:“这样下去鑫东方没法呆了,不是这个的姐夫,就是那个的妹妹,要么让家族成员走,要么我们两个人就辞职。”</p>

而于敏洪的母亲听说此事以后特别生气,拿着菜刀要找徐晓平和汪强算账。</p>

于敏洪只好跪下来求他母亲,母亲才作罢。</p>

但他最后还是觉得,如果想要把公司做大,确实不能任由亲戚胡闹。</p>

于是,用了半年的时间,于敏洪清除了家族人员在公司的痕迹,为此甚至半年没吃上母亲的饭。</p>

由此可见,这位是真的聪明人!</p>

而现在。</p>

于敏洪觉得,这无疑又是一次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p>